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改革创新赢未来

——义乌抓住“一带一路”新机遇谋求新跨越纪事(下)

  本报记者 徐峻 苏靖 袁华明 徐晓恩

  市委报道组 龚献明

  义乌,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

  这座城市,用“小商品”形成了大市场,带动了大产业,迎来了新城市。

  这座城市发展迈过的每一步,既有市场之力的闯荡,也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推动。

  义乌自创建小商品市场以来,正是历届党委、政府一以贯之,一张“兴商建市”蓝图绘到底,才使“小商品”在义乌创造了今天的奇迹。

  站在新丝路起点上,当无形之手在摸索商机、伺机而动时,有形之手也在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新局。

  丝绸之路经济带,意味着要让“中国制造”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更加开放参与全球市场经贸流通。

  新丝路起点,显然将义乌摆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重大机遇面前。这意味着要打通国际贸易通道,开辟国际合作平台;要提升城市在国际合作交流中的能级;要点燃大众创业的激情,让更多人在这座城市实现创富梦想……意味着义乌要肩负起新使命,有形之手要在新使命之下谋划新篇章。

  让创业创富源泉充分涌流

  有人说义乌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因为常有世界各地商人奔向这里,因为常有不知名的青年来到义乌摇身一变为成功人士……

  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义乌,市场主体的活跃度可以跻身国内一流水平。这背后,正是义乌政府搭起的创业平台,让市场主体迸发最大活力。

  义乌小商品市场,曾经让人数众多的“鸡毛换糖”商帮,成功创业创富。后来发展成为国际商贸城,让本地和外来的200多万人依托这个平台创业创富。当国际商贸城与时俱进挺进电商新时代,更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大学生投入其中创业创富。

  从摩的师傅到知名网商,河南人宋光辉庆幸当年来对了义乌。这位80后年轻人,闯荡社会的经历可谓丰富:做过餐厅服务员和KTV服务员、摆过地摊、卖过菜,足迹遍布北京、广州、云南等地,直到2007年来义乌开摩的时发现了电商世界。2009年入门后的短短几年,他不断刷新自己的奇迹,今年他还准备把自己的线下体验店开到韩国首尔去。

  如今身为浙江文博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宋光辉透露,公司去年的交易额已近亿元。他说,义乌市场对商品信息的反馈快、物流成本低,这是其他地方无法企及的。宋光辉说:“这是一座草根创业创富十分活跃的城市。”他庆幸,是义乌给了他创业机会,更让他闯出了大事业。

  我们随机遇到10多位像宋光辉这样的年轻创业者,他们都表示,选择义乌是因为“这里的创业成本太低了”。

  说到义乌的创业者,不能不说青岩刘村的故事。这里只有700户人家,却开设了2800多家网店,吸引了1.5万多名创业者入驻。年轻大学生骑着自行车进来,一两年后就开高档轿车上路,这类故事在当地人的话题中比比皆是。

  这里,一台电脑,租个房子,网商创业就上路了。这里的创业神话,俯拾皆是。数以万计来自全球各地的人到这里淘宝,全国各地100多万人汇聚这里创业创富。

  市场通过“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引导资源的流向。依靠敏锐的市场发现力,义乌的市场主体在创业中常会自觉不自觉地转型升级,以适应竞争。

  适者生存,需要培育足够的竞争力。为了给草根创业者搭建更多的服务平台,当地政府围绕市场的各个环节,建立了工业设计、创意文化、电商培训等多个载体,建设全球网货中心、构建电商园区,推进产业集聚,尽力为整个产业链上的创业者做好配套服务。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近两年来当地政府还对30万名电商从业者进行免费培训,如今,这些人已经成为义乌电子商务大军中的中坚力量。随着电商园区陆续投入使用,当地电商迎来了井喷式发展。今年4月这里还将召开2015中国(义乌)世界电子商务大会,美国亚马逊以及西班牙、法国等国的世界级大腕也将登场。义乌电商创业的浓厚氛围,显然颇具吸引力。

  由此而来的创新红利也正在逐步显现。义乌市创意园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创意园已累计实现创意产值8000万元。参照深圳创意产业的带动效应,义乌创意园带动产值逾12亿元。专家表示,靠创意为义乌的小商品提升5%的附加值,相当于新添一座国际商贸城。“到义乌卖东西、到义乌买设计”已经成为现实。

  新丝路起点上再出发,必须要让更多创业者加入,以更大的推动力,在更高层级上,开启新的征程。

  还没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也已沉浸在日渐浓厚的创业氛围中。走进义乌工商学院创业学院。教室外走廊上能看到一些未来得及清理的快递包裹,大一学生郭佳梁正盯着电脑处理最新的订单。他告诉我们,他和同学正忙碌的一个电商项目,已成为当地知名企业生产的袜子的重要销售渠道,目前已延伸到跨境电商。不到10位同学组成的这个小组,年计划销售额1000万元。在这个创业大市场中,同学们显然获得更多创业的实践机会。难怪,该学院的创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校首位。

  精英创业者也逐渐认同义乌的魅力。其实,为吸引各路英才到这个浙中城市创业,当地政府费尽心思。2013年推出的“义乌英才”计划明确,在5年的扶持期内,对创业、创新、社会事业发展紧缺人才分别给予高达5000万元、2000万元、400万元的奖励,引才政策的奖励力度和扶持标准居全省前列,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引才政策体系。

  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成为义乌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砝码。去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约1.6万余人。记者从义乌市有关部门了解到,近两年到义乌就业的大学以上学历人员每年都在一万人以上,他们中的一部分已在此自主创业。

  “国千”人才也开始向义乌聚集。去年义乌吸引“千人计划”项目19个,正在对接的“千人计划”项目31个。记者在义乌遇到的郭振荣就是一位“国千”专家,他创办的蓝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凭借新技术应用,用5个月时间就帮助当地十字绣行业实现整体转型升级,迅速完成了从研发到样品再到规模化生产的所有攻关。

  民富为先。政府各项工作的主要动力,就是要让创业创富的源泉得以充分涌流。义乌的创业步伐显然更快了些,数据显示,义乌各类市场主体数量超23.5万户,平均每10个义乌人中就有一个老板。

  创业驱动力下,创富速度自然加快。近年来义乌多次被福布斯评为“中国最富有的县级市”。2014年数据显示,这个城市的城乡居民年收入分别居于全国县级市前列。

  让改革红利全面释放

  小商品为何在义乌更能“货畅其流”?因为政府这一有形之手顺应时势,通过改革消灭或削弱可能的障碍因素。为了让商品进出流通更顺畅,义乌的改革重点首先落在贸易便利化上。

  雪峰路,曾经一直是观察义乌外贸行情的一个重要窗口。过去,每天数千辆集卡车在国际物流中心门前排上几公里的长队,经常把雪峰路堵得严严实实,导致周边道路拥堵不堪。我们再度来到雪峰路时,却已不见拥挤的队伍。

  在当地人的建议下,我们来到附近的义乌保税物流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周华伟正和同事一起对一批刚进口的危地马拉黄檀进行查验。义乌海关、商检等部门协同合作,简化手续,申报、查验、放行实行“一条龙服务”,企业一般在一小时内就能获得放行,省去了来回跑的麻烦。随着通关便利措施的不断完善,雪峰路上货车排队场景不见了。

  借助改革契机,通关便利化服务的技术手段也不断创新。点点手机,就可知道货物通关的流程状况。在义乌,通关基本实现了无纸化,报关、审单、转关、放行全程无纸化。义乌海关还与联通港口的宁波海关实现了转关无缝对接,24小时全天候通关作业,通关单证进入了“秒时代”。

  正在义乌海关办理报关业务的龚师傅说,有了这个新模式,现在报关容易多了。

  义乌通关便利化水平明显提高。海关等部门实施出口通关改革后,60%以上的出口货物得到快速放行,审放时间最快的仅需1分钟。目前80%以上出口商品的办单周期从原来的一两天缩短到一个小时以内。

  物流成本常挤占利润空间。为了让成本更经济,义乌商人在小商品出口时试探拼箱模式,单个集装箱里往往装载着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商品。外贸监管方式也要为之而变。在不放松监管的前提下,加快通关速度。经过前期准备,义乌在全国率先获准实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在这种贸易方式下,义乌市场上一大批小额小批量、低风险的商品,可窗口审单、直接放行。与此同时,义乌率先开展的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既简化了义乌的进出口经营主体的结算手续,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汇率风险。

  国际贸易的流通数据对此作出了印证。在国内外贸出口压力较大的形势下,义乌小商品出口却井喷式增长。2014年,义乌外贸出口1456.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联系不断扩大。今年1月义乌外贸出口185亿元,同比增长84.6%,其中以市场采购方式出口182亿元,环比增长41.1%,占全省小商品出口的98.4%。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落地,与之相适应的海关、税务等系列配套监管体系相继建立,新型海关监管方式启用,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开通义乌至香港航班……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不断深入。

  2014年,义乌市一鼓作气建成了多个贸易便利化项目,除了保税物流中心,浙江中西部首个铁路海关监管场所已在义乌启用,义乌航空口岸也顺利开放。义乌保税物流中心运行两个多月,累计进出口货物已突破4000万美元,其中进口1720.6万美元。

  便利的贸易方式下,义乌的进口贸易和转口贸易也得以蓬勃发展。外籍市场主体不断来此探寻商机。改革于是向更多的便捷服务延伸。

  来自叙利亚的马克得意地向我们盘点他和义乌妻子何依灵一年出口了多少个柜子,何依灵边翻译边告诉我们,以后还想做进口,对刚开通的义新欧班列,他们也跃跃欲试,想在“一带一路”中开创更大的事业。

  义新欧班列全线开通,航空口岸正式开放……新一轮改革红利的全面释放,让义乌国际贸易正在跨入新时代。

  让城市转型开创新局面

  在新起点上再出发,要有新平台。义乌的城市平台,也必须适应转型发展的要求。

  不断扩张的物流,使交通成为必须迈过的门槛。拉开城市框架、根治拥堵状况,成为第一关。当地有关部门介绍,去年投资19亿元的疏港快速公路开建,建成后将有效连接杭金衢高速与甬金高速,打造一条浦江—义乌—东阳的快速通道,实现公路与浙中城市群骨架道路的良好对接,进一步增强这个内陆小城对外辐射力。一条双向6车道、宽44米的大通道横穿城区,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市区交通拥堵。

  深化国际化战略,必须加快城市平台建设,“一核两翼三区”概括了义乌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脉络。即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义东北高新产业功能区与义西南新兴产业功能区两大制造业集聚区为支撑,以三大生态片区为保障的全域城市化框架格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三大新区的规划建设。丝路新区、陆港新区、科创新区分别对应国际贸易服务功能、便利物流功能及创新要素集聚平台。

  陆港新区内,快递物流企业等一批项目正加快开工,多家快递公司的综合大楼已经成形,随着义乌陆港新区建设的推进,这里将建成一批与之配套的物流等企业。科创新区正着力打造省创新要素集聚高地、浙中“硅谷”、生态智慧之城。亚太(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协会、韩国设计振兴院等一批国内外设计机构的入驻,将把这里打造为中国小商品创新设计之都;校企合作的科研平台也在为当地企业提供更多科技服务。该市科技局局长张根平透露,将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为义乌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完善提升城市功能需要大手笔,布局未来的规划建设要加快实施,良好的软环境也不可或缺。

  在这个全球小商品流通的桥头堡,数万外籍商人常驻,作为软环境主要供应方的义乌市政府必须适应对外开放的更多需要,因此在简政放权等服务上多了些新内容。义乌的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国际商贸城四区附近的义乌国际贸易服务中心,不同肤色的人流提醒我们,这里的不少政府服务项目与在此经商的外商有关。一些外商如今能用流利的汉语称这里为“涉外服务超市”,提供外商“一站式”全服务功能。

  随着各公共服务部门的入驻,办事效率大大提高,该中心新场馆自2014年10月21日启用以来,已入驻各类办事窗口59个,其中涉外服务窗口7个,进驻的涉外服务事项154项。据说,这里的出入境大厅一年进出达44.7万人次,人流带来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可想而知。

  两年前义乌率先开展商事登记改革试点,针对国际贸易产业链上的各相关行业,在审批、监管和服务流程等方面推出创新举措,打造“审批最快、服务最优、保障最好”的示范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民间投资项目的审批时间由53个工作日缩减到18个工作日,内资企业设立登记联办时限从5个工作日缩减到2个工作日。不少投资人已尝到了甜头。

  鲍文俊曾为一家进出口公司办理手续,前后仅用4天时间就顺利拿到了由杭州快递回来的电子口岸IC卡。电子口岸企业登记和IC卡办理事项的审批涉及省级部门,在审批改革中,这些部门都在国际贸易服务中心设立代办点,集中收取相关申请材料,统一快递到杭州处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诚信体系建设也是义乌提高软环境水平的重要内容。义乌在倡导市场主体诚信交易同时,还试图在制度上约束不诚信行为。启动建设“一网一中心四库”公共联合征信平台,建立“义乌购”诚信交易保障体系。

  据称,去年起所有新入场的经营户都要先培训后上岗,诚信意识就是培训内容之一。国际商贸城商铺门上“诚信商户”的标识,则自发引导经营户的诚信行为。无论在实体市场还是在官网“义乌购”上,义乌要求所有商铺必须进行市场经营主体实名认证。外来客户登录“义乌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就能查询贸易方的诚信信息,不诚信的商户会被列入“黑名单”。无论线上线下,商户的信用记录将一直跟随其在义乌经商的整个阶段,“可信、可控、可追溯”。工商、公安、司法、金融等多个部门的信用信息都将统一到当地的公共联合征信平台上。

  显然,加快义乌城市转型发展,不仅是提升城市品质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要求。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布局下,义乌这个浙中城市,必须抓住机遇,提升国际化水平,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商贸大都市。

  当地政府负责人认为,在当前区域发展的综合考量中,城市转型发展是重要一步棋。新丝路起点上再出发,城市能走多远,新起点上就能走多远。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改革创新赢未来 2015-03-18 浙江日报2015-03-1800010 2 2015年03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