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北仑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

“红领之家”重塑人生

  本报讯 (记者 丁谨之 区委报道组 金旭孟 袁佳翊) “张老师的课像春天的风吹在脸上,暖暖的。”社区矫正人员QQ群中的这条发言,让宁波市北仑区社会公益组织“红领之家”的负责人陈军浩备感欣慰。定期邀请党校教师和社会各领域专家为矫正人员授课,是“红领之家”参与社区矫正提供的专业服务。

  “我们每月组织3次学习、20多次活动,矫正人员可在菜单中自由选择。”半年间,陈军浩渐渐发现,矫正人员无故不参加学习、活动的现象已基本消失,甚至还有部分积极分子提出,想带家人一同参加。这种成效归功于北仑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

  6年前,北仑启动社区矫正工作,但人手少、任务重、专业力量薄弱等问题一直难以破解。2014年8月,北仑开始特殊人群服务机制改革,以新碶街道为试点,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由政府购买服务。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陈军浩致力于社会矫正工作的初衷。在与政府签订的协议中,“红领之家”社会服务工作室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每人每月两小时以上的法制学习教育活动和同等时长的社区服务活动。志愿者们还定期走访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心理辅导、困难帮扶等,并建立个人档案,记录他们的活动情况及思想动态。至今,新碶街道“红领之家”已先后注册社区矫正人员133人。

  “过去,12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面对全区425名矫正人员,而现在‘红领之家’的564名注册志愿者都能参与帮扶,可实现‘一对一’。”陈军浩介绍,加入社区矫正工作的不仅有公益组织的志愿者,还有不少心理、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

  19岁的小金因偷盗手机被判拘役5个月,缓刑8个月。被学校开除后,内向的他变得更加孤僻。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黄伟君主动为他及家长进行心理辅导。黄伟君建议小金搬家、找份新工作,每次帮教谈话中,都技巧性地为他排解心理压力,疏导压抑的情绪。这让原本沉默的小金开始愿意主动与黄伟君沟通,情绪也变得稳定。

  为帮助社区矫正人员重建自信,“红领之家”组织社区矫正人员与志愿者共同进行公益活动,并统一通过网上报名,杜绝“特殊对待”。这一举措激发了社区矫正人员参与公益活动的主动性,让他们对再次融入社会充满希望。

  北仑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认为,社区矫正人员需要给予特殊关爱,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可以让社区矫正由单纯的“管制”,变为量身定做的“帮扶”。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红领之家”重塑人生 2015-03-18 3793044 2 2015年03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