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要闻

共建美好消费环境

  陆遥

  又是一年3·15。

  这是3·15晚会走过的第24个年头。从1991年央视第一场揭露商品质量问题的消费者维权电视晚会开始,就如同一场约定,每年都会准时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成为全社会聚焦消费质量的“饕餮盛宴”。我们已经习惯坐在电视机前,第一时间看到那些黑幕和真相被层层揭开,同仇敌忾地面对那些因为商家良心和责任心缺失造成的质量问题,痛快地品尝这些惩恶扬善的胜利成果。

  当一个个黑心商家、一件件伪劣产品、一道道维权难题被集中曝光,消费者在解气解恨的同时,也更好地学会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以说,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在这24年中能够不断上涨,这得力于晚会对林林总总的法律法规、各种标准的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不法企业“有幸中奖”,让消费者学会如何自我保护,杜绝伤害。

  每一次曝光之后,必然会有相关部门掷地有声的表态:今后将对类似企业严格监管,绝不留死角。相关企业诚心实意的道歉:将彻底解决问题产品,整改到位。可是当风声一过,铁腕整治的力量也随着人们的淡忘而消散淡化,一切依旧太平。当“常态化管理”变成了常态化表态,消费者求告无门,求告无用,只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媒体,期待曝光力度颇大的3·15晚会,揭露那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家。

  今年3·15晚会的主题是“消费在阳光下”,这说明了我们的消费阳光还不够,消费的天空还不够明朗,还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与以往的纯粹曝光不同,今年,晚会发布了一些消费预警。针对一些可能出现的安全漏洞,进行了提前一步的提示。无线安全密码漏洞、手机实名制形同虚设、老年保养品陷阱……揭示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给广大消费者提个醒,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一台晚会不可能曝光所有问题,媒体也很难天天办3·15晚会。晚会办得越红火越热闹,料爆得越猛,就越是让人感到沮丧和悲哀。一些大企业、大品牌,已经不是首次上榜了,质量失信为何数年解决未果?

  相对于一个常态化的3·15,我们更需要一个健康良好的消费生态。我们需要的是每天都有这样被重视、被关注的感觉,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净化市场环境,需要全社会参与。媒体、消费者以及专业打假人士等,都义不容辞。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6 共建美好消费环境 2015-03-17 3816737 2 2015年03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