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要闻

遂昌偏远山区教师用上新设施领到特岗津贴

教师有盼头 教学有劲头

  本报遂昌3月15日电

  见习记者 金春华

  通讯员 肖靓 周心怡

  开学已经十几天了,但对遂昌县西畈乡中心小学年轻的语文教师汤瑶来说,“新”学期才刚刚开始。因为,他们这些在遂昌西部大山深处任教的老师配了新设备,有了新的盼头。

  “我们几个不住在本地的老师,这次开学返校都比往年要早,都想第一个看看我们的‘新宿舍’。”汤瑶家在丽水市区,在西畈乡中心小学已经任教4年了。她所说的“新宿舍”,是指今年学校对教工宿舍进行了改造:睡觉的木板床换成了席梦思,取暖的煤炉换成了空调,几个人合用的歪腿桌子换成了一人一台的电脑桌……

  西畈中心小学离遂昌县城有100多公里,沿路都是曲折的盘山路。曾几何时,几块木板、两条长凳搭就的简易床就是该校所有教职工的“标配”。“翻个身也得小心翼翼,常有人不小心一屁股坐塌了床板。”

  入职不久的教师谢斌正在朋友圈里晒自己的“温馨小窝”。原本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来西畈任教,如今,焕然一新的宿舍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除了远一点,其他不比城里差。年轻人,熬得住。”

  西畈、黄沙腰、柘岱口三个遂昌西部的乡镇都在仙霞岭的大山深处,去县城得坐上三四个小时的公交。有6所小学,86位教师在这里任教。路远、基础设施落后,不少教师无奈地选择了离开。

  从2014年初开始,为了让这些地方的教师们安心任教,遂昌县教育局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先是在6所偏远山区学校全面铺开了一项名为“四个一”的工程,给每位在职教师配备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台空调、一个衣柜,以改善居住环境;再是在当年9月筹措到3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设立“偏远山区乡村教师特岗津贴”,发放给偏远山区学校的在编在职在岗教师。

  “除了特殊津贴,这些学校的教师还可以每月报销一次从学校到县城的来往交通费。”县教育局副局长林建立介绍说,“教师有盼头,教学才有劲头。”在诸如岗位调动、职称评定等问题上,县里也专门出台政策优先考虑在偏远山区任教的教师们。

  黄沙腰镇中心小学老师巫丽华是本地人,寒假期间,她一直在学校里当义务“监工”:“我每天吃完午饭,就去看看教师宿舍的空调安装得怎么样了。”巫丽华在黄沙腰镇中心小学任教32年,见证了学校基础设施的逐年改善:“以往学校条件差,来个人看一眼就离开了。现在改善很大,老师们更能安心扎根山里,真为年轻教师、为学校感到高兴。”

  “像我们这样的外地老师,就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了。”29岁的吴燕萍来自杭州,她在遂昌县柘岱口乡中心小学已经任教4年多了。看着学校宿舍里新配备的设施,她感慨地说:“以前课余还得花时间修床、补漏,想法子取暖,费事费力。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只要安心备课、上课就好了。”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9 教师有盼头 教学有劲头 2015-03-16 3813439 2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