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朝文新智

浙江卫视2015人文节目全新起航

《一本书一座城》伴着书香解读名城

  2015年新春伊始,浙江卫视又进入了行业关注的焦点。浙江卫视的新掌门人王俊二月履新,提出了“做二忘一”的主思路,在“中国蓝”狂飙突进六年赢得稳固一线地位之后,他更强调卫视要有水滴石穿柔性进取的持续能量,“柔弱于水而强者莫能胜”的深意描述,给了大家更多的想象空间。也是在王俊首次亮相的大会上,集团王总给卫视设计了浙江卫视“美丽(立)富强”的内容品牌新格局。所谓“美丽(立)富强”,就是“新闻要立起来、人文要美起来、电视剧要富起来、综艺要强起来”。而率先在浙江卫视屏幕上火热开播的,是浙江卫视全新升级的人文综艺大片《中华好故事》,与春节期间微信互动“红包热”同样引人关注的是,好故事“摇一摇”实时答题以每期几百万的互动量也迅速引发观众“烧脑”热潮,台网互动带动新春国学热,线上线下双核驱动为人文节目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而即将推出的人文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也与《中华好故事》相呼应,成为浙江卫视“人文美起来”的一道特别风景。

  “书,是拿来阅读的,更是指引我行路的;城,是给人行走的,更是供我阅读的;读书,读城,是用来与人生参证的。我试图将那些年,我读过的书,经过的城,行过的路,遇见的人,揉进一部片子。”《一本书一座城》的主持人兼制片人李晗如是说。今天23:10,浙江卫视8集人文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将在中国蓝荧屏上完美映现。

主持人情怀的展现与抒发

  八集系列人文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的制作人,是主持人出身的李晗。

  片中李晗以第一人称方式伴着书香,循迹伦敦、巴黎、柏林、北京、上海、杭州、香港、台北这八座城市,以一本书为契机切入一座城市,去探索城市里人的故事,去审视产生这部作品的城市空间及其历史文化。

  《一本书一座城》今晚讲述的城市为北京,从胡同入手,从被采访者眼中观看北京的时代更替。片中氛围清新深邃,一如初春清凉的空气,沁人心脾。

  在讲起自己的创作时,李晗带着南方女子的沉静恬美坦言,文化类节目是比较小众的,这次拍摄又是初次尝试。李晗笑着说:“导演还是蛮累的,因为带着没有节目制作实拍经验的人做节目。”

  李晗有着留英背景,2011年回国后加入浙江卫视担任《新闻深一度》节目主持人,因为这档节目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故事,所以她做得兴趣盎然。后来节目改版渐渐与自己的特质不太吻合,当时领导分析说,你和华少都是爱读书的,不如你们也做些文化类节目。于是他们各自领命,华少主持《华少爱读书》,李晗主持《中华好故事》。

  随着文化节目主持的深入,李晗开始想创作自己的作品,而她留学期间欧洲游历的经历帮到了她。

  游历期间她曾被欧洲的文化气质深深吸引,尤其对留学所在地——伦敦有着深深的情怀。她迷恋英国文化以及美妙到摄人心魄的英式口音,她很希望把这种情怀表达出来。文化节目不小心会就落入枯燥的说教与评论的窠臼,为了避免这些,《一本书一座城》以一本书为契机切入一座城市,去探索城市的故事,去审视产生这部作品的城市空间及历史。

  李晗这次选取了欧洲三座城市:伦敦、巴黎、柏林。无论是帝国旧梦和绅士情怀的伦敦,抑或异乡人故乡的巴黎以及废墟中的双城柏林,李晗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解读。她一直欣赏着一句话:最好的关于本地的书都是外国人写的。因为角度的客观,保证了叙述的客观,在节目中她以一个行走的主持人身份去发现挖掘城市的文化内质。

  在《一本书一座城》中,李晗就凭着自己对欧美的深度认识,在一档读书类节目中将海明威、莎士比亚、英国皇室等故事融入其中,讲述城市风情,融入个人思考。李晗表示,阅读是使灵魂宁静的最后阵地,行走则是让心灵的再次出发。在她看来,在快节奏流水线生活的当下,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而这部片子就是要带领大家重新出发,寻找一种有价值的诗意的生活,而这份“诗意”则是年轻人最时尚的生活方式的呈现。

来自各方的会聚与合作

  为了拍摄《一本书一座城》,李晗动用了个人的几乎全部资源,依赖互联网实现了“跨区域合作”:导演洪家春是留美在读博士,撰稿卢冶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海外制片是精通五国语言的留法在读博士,剪辑师梁国恒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摄影师钟卓勋是香港电影、广告摄影师,作品《吶喊》入围2014香港鲜浪潮电影。找到的各个助理也都是留英、留法、留德各国电影学院里的高材生。

  节目拍摄历时一年半,而拍摄更是一座一座城市的亲身解读与行走。节目中选取了不同的采访对象来解读这座城市,为了避免拍摄出来的采访场景单一,节目组调用了5个机位拍摄以保证节目好看。虽然这是第一人称的个人化表达,但却是个人化视角的文化解读,因而更能呼唤出相同质感的灵魂回应。

  节目制作过程中,李晗感触颇多,因为她和很多朋友久未谋面,加上这些人大多因为她的关系聚在一起彼此之间起初并不认识。前期筹备基本靠邮件,后期制作时,剪辑师在香港,导演在美国,于是三人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凑着时差,昼夜颠倒地远程合作。其他工作人员也是每到一座城市,现场搜索最合适的人选。拍摄时,久未谋面甚至素未谋面的一群人,纷纷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拍摄地。

  李晗回想起制作过程,充满留恋:“我真的觉得很幸福,领导的支持、朋友的帮助,让我在城市间行走体验文化的同时多了更多的伙伴。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但回过头来看看,一切都还不错。”或许,对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女孩来说,人文之旅才刚刚开始。

人文类节目的风尚和意境

  放眼荧屏,综艺节目扎堆,小孩忙着卖萌,各类真人秀层出不穷,偏偏电视读书节目显得格外“稀有”,这不禁让人怅然。毕竟,电视读书节目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它代表着电视台的人文气质,也代表了一种文化风尚和意境,更是电视节目成熟的标志。

  反哺读书和文化普及,电视台应该当仁不让。像浙江卫视的《华少爱读书》和《一本书一座城》这样的电视读书节目,不管是主持人的爱好和兴趣也罢,还是电视台体现自己的文化反哺责任也罢,都能够让观众看到浙江卫视的业界良心。

  在人文类节目上浙江卫视是有情结的,从《人文深呼吸》到《华少爱读书》再到《中华好故事》,浙江卫视对于此类节目从来没有收视率方面的考量,只在乎有没有做出“特殊的美感”。《一本书一座城》是在美感第一的追求下,从书的视角切入城市,用人文标尺丈量城市美感,因而所读城市也氤氲着淡淡书香。《一本书一座城》影像基调清新、现代、年轻化,在专题纪录片的基础上增加纪实拍摄,以增添生动的生活以及当地人的视角;在纪实纪录片的基础上追求精美的拍摄,以展现城市空间的人文风情。

  浙江卫视总编室副主任许继锋表示,2015年集团王总提出了浙江卫视在内容品牌建设上“美‘立’富强”新目标(新闻立起来,人文美起来,电视剧富起来,综艺强起来),其中“美”就是指“人文美起来”,人文美台,以高质量的人文节目提升浙江卫视的荧屏形象和品牌影响力,《一本书一座城》正是对这种美学诉求的一次有益尝试。浙江卫视品牌宣传部主任朱挺介绍说,从2013年开始,卫视在主持人跨界转型上做了许多品牌包装和宣传的尝试,将宣传推广的视角集中在主持人自身个性上做延伸。而《一本书一座城》的问世也是浙江卫视鼓励主持人个性化发展的产物。

  对于李晗此次的跨界转型,许继锋表示:“对于浙江卫视来说,主持人也是社会化资源,我们会给主持人自由生长的空间,浙江卫视的主持人不光只是会主持节目,还要去跨界吸收养分。《一本书一座城》中,80后主持人担任制作人的个性之美、在行走中思索城市品质的思想之美、国际化纪录片团队呈现的影像之美,这‘三美’会给大家强烈的美学刺激。”


浙江日报 朝文新智 00014 《一本书一座城》伴着书香解读名城 2015-03-16 浙江日报2015-03-1600010;浙江日报2015-03-1600013;浙江日报2015-03-1600015;浙江日报2015-03-1600012 2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