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浙医二院多管齐下“双下沉”求实效

家门口有了省城名医

  编者按:医疗资源双下沉,百姓看病不再愁。为了有效破解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这一“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和人才双下沉”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我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型公立医院之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通过“双下沉”的实践,不断推动基层医院建设和学科发展,为满足基层群众的医疗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浙医二院多管齐下“双下沉”求实效

家门口有了省城名医

  本报杭州3月15日讯

  记者 郭兴华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以浙医二院为支点,连接对口支援与协作单位,可以看到,远至国内十余个省、市、自治区,近至省内众多县市、50多个乡镇卫生院和3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内近200家医院都已先后与浙医二院结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与协作关系。而在“双下沉”行动中,浙医二院签约早、覆盖面广、派出专家众多、合作内涵丰富,结出了丰硕成果。

  周周有名医

  天天有专家

  “以前要顶着星星起床,只为赶上到杭州的第一趟车,排一上午的队还是看不上病。”对几年前看专家号的折腾,家住建德的刘阿伯依然记忆犹新。

  如今,一切已变了样子。通过下派常驻专家、定期派遣周末专家和优秀青年医师下乡等方式,浙医二院大批优秀医生走进了建德。当地和刘阿伯一样有“进城求医”经历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省城医院的专家号。

  近年来,浙医二院先后与衢江区人民医院、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兰溪市人民医院、龙泉市人民医院、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联合开出分院,并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龙赛医院等缔结紧密型合作办医关系。采取常驻分院、周末支援、不定期团队指导、专家工作站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累计派出常驻医疗、管理专家(副高以上)130余人次,周末、临时专家1400余人次,成为省内派驻专家时间长、数量多且质量精的医院。在建德分院,实现了“周周有名医,天天有专家”。

  省城的专家来到家门口,让更多的患者选择留在了当地。衢江区人民医院是2010年与浙医二院合作的,如今该院门急诊量、手术量以及总收入都增长了一倍多,而帮扶科室门诊量更是增长近四倍,手术量翻一番,三类以上手术翻两番。

  许多与浙医二院合作的各县级医院业务量均明显提升,成为本地区的“龙头”。

  方便患者的背后,是“下沉”医生们的奉献与坚守,是人“下沉”后的“心沉”。骨科主任医师俞学中已年近七旬,本可在省城安享晚年,却自愿“下沉”到衢江区人民医院骨科。提起这位老先生,当地患者和医生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他的医术,也敬佩他的精神:“做事特别认真,即使是查房都对每一个病人问得仔仔细细。”

  内分泌科吴妍主治医师“下沉”到龙泉市人民医院工作时,孩子才11个月大,正是离不开妈妈的时候。孩子需要照顾,工作更需上心,怎么办?她和家人商量了一下,毅然决定带着父母和孩子一起“下基层”。“父母过去,平时帮我带着宝宝,我也就可以安心工作了。”

  “输血”提水平

  “造血”固根基

  浙医二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潘文胜教授,作为“下沉”衢江分院的首批常驻专家,担任该院的科教副院长兼消化内科主任,一“沉”便是两年。两年里,他不仅完成内镜检查4000余例,腔镜手术500余例,还先后带领4批次13名常驻专家,开设了消化内镜中心等特色中心,举办了县级医院的首个早期胃癌国际论坛,带动当地医师学习掌握新技术,填补了分院的技术空白,真正为衢州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正如当地的医护人员所说的:“潘院长的到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大门”。

  浙医二院肿瘤外科名医大门邱培林“下沉”担任龙泉分院副院长,分管医疗技术和医疗科研等工作。在下沉分院的一年里,他创建了当地第一个拥有48张床位的肿瘤治疗中心,并着手培养一批基层肿瘤专科医师,让省城大医院先进的肿瘤治疗技术在那里生根发芽。

  “‘输血’与‘造血’并举,真正提升所帮扶医院自身的医疗水平。”在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看来,“双下沉”的效果决不能只是授人以鱼的“一阵风”,而应是授人以渔的长期功夫。

  在建德分院成立的“浙西心脏中心”,下设冠心病诊治、起搏等亚专科,开展急性心梗的血管开通和抢救技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等心血管介入治疗新项目共计700余例,大大降低了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此外,还设立了建德市“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关节镜中心”等,开展100余项关键领域的新技术、新项目,让分院从“有小刀,无大刀”变成“多小刀,有快刀,更有大刀”。据统计,建德患者到杭州住院同比下降50%以上,如骨科、神经内外科等科室下降70%以上。很多病人不去杭州而选择家门口的医院,“方便又省钱”。

  各类多学科诊治中心也成为浙医二院为基层医院“造血”的抓手。根据当地病种变化、群众需求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涵盖肿瘤、保健、眼科、心血管、病理、放射等学科的中心,让以往只能去省城大医院里完成的项目,在县级医院成功“落地”,并有效辐射周边地区。

  远程医疗网

  覆盖到基层

  浙医二院利用180余家协作医院的远程网络,成立了国内有名的“国际知名院校-浙医二院-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四级医疗网络平台,并建立分院国际远程联合诊断中心,通过这个平台,一手牵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霍普金斯等世界最知名的医疗机构,一手牵县市级医院,并通过他们辐射到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让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世界级医疗成果。

  一位从衢江分院转诊上来的胰腺癌患者,因病情复杂,通过网络平台与美国专家进行了术中多方实时讨论,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也实时旁听了全过程,在连线诊断中不断获得提高。

  常山一位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败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深夜病情突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了远程紧急会诊,最终患者转危为安。而如果放在过去,这名患者救活的几率是小之又小。

  目前,浙医二院与“双下沉”地区已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已会诊疑难病例2万余人次,其中真正需要转诊的仅3.6%,96.4%留在当地诊治。

  引领重文化

  管理看品质

  “一家好医院,不管它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镇,其服务标准是一样的,关注患者的安全是一样的,对卓越品质的追求也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在输出技术、服务的同时,也尤其重视文化引领作用,输出管理、输出理念。”在王建安看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省县同质、县乡同质的医疗服务能力,让“家门口的浙医二院”成为现实。

  为此,浙医二院与建德市确立合作关系之后,在学科提升的同时,植入患者至上的“广济文化”、导入管理认证,将建德分院打造成全国首家国际标准的县市级医院样本。

  有了浙二的品牌,基层医院的年轻医护人员感到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不少人看来,现在经常与浙医二院的专家一起讨论学习,越来越有在浙医二院的感觉了。

  浙医二院独特的志愿者服务文化也走进了基层医院。

  借力国际认证,浙医二院的“双下沉”将“品质与患者安全”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位员工、每个环节。浙医二院心内科刘先宝博士,曾在世界著名的德国心脏中心学习,在建德分院担任院长助理,不但在业务上是排头兵,还专门负责落实以国际联合委员会认证抓手的质量管理工作,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多层面培训讲座,建立和培训全院应急预案。

  今年除夕之夜,分院有位挂号室工人,成功地在家对心跳骤停的丈夫进行了心肺复苏,她就是全院CPR培训的受益者之一。建德分院已在上个月初通过国际联合委员会预评审,正努力在下半年成为浙西地区首家通过国际认证的县市级医院。

  在余杭分院,浙二管理团队也同样组织了“品质之旅”医院管理培训,已有数千名基层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参加。

  让合作地区当地人口外流住院就医的比例不超过10%,这是王建安为浙医二院“双下沉”设想的目标。“怎么留住患者,重要的就是要让大家信任的医疗水平,满意的医疗服务,所以我们会把基层合作医院当作自己的医院,高标准要求、高标准管理,让患者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家门口有了省城名医 2015-03-16 浙江日报2015-03-1600009;3815827 2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