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委员聚焦社会治理现代化
寻找善治三维度
【委员名片】
陈小平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省委会主委
吴 晶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省委会主委
赵光育 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副主席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朱海兵 张丽 沈吟) 古人说,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
从现代治理的角度来看,善治,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治理,是各方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如何寻求善治?我省委员从多个维度进行诠释。
维度一:筑牢调解防线
“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但由于种种因素,这道防线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赵光育委员说,调查显示,全国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的纠纷与法院解决的纠纷之比,近30年内从一度高达10∶1,下降为0.57∶1。
赵光育委员调研发现,不少基层社会组织协助定纷止争、服判息诉的积极性不高;一些职能部门各自为战,资源未能有效整合;缺少配套的责任规定,可调可不调;人员、经费等保障不够到位等。
“按理说,法院是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这道防线正被民事诉讼案件的大潮湮没,成了‘第一道防线’。”赵光育委员说,像杭州一些基层法院,法官年均办案超过400件,几乎每个工作日要审结两起案件,案件多、法官少的矛盾突出。
赵光育委员建议,加强地方党委、政府对社会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统揽协调,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网络,提供组织、人员、资金等保障。建立源头预防机制,对涉及百姓切身利益,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重大决策、重点工程和重要领域,要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完善区域诉调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诉调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赵光育委员还建议,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督促各级领导进一步重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充分调动调解组织及调解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源头预防和化解。积极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的立法工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社会协同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建设。
维度二:突出服务主线
社会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对相关资源的高效整合,把力量汇聚到实现善治这一条主线上。
“政府服务热线就是很好的例证。”吴晶委员说,作为政府部门倾听社情民意的“顺风耳”、化解社会矛盾的“润滑剂”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政府服务热线作用明显。但当前政府服务热线分散、低效、重复等问题突出。
吴晶委员认为,为适应现代社会治理的需求,亟须加强政府服务热线的综合集成,构建统一、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民众提供一体化、多渠道、全方位的便民服务,更好地发挥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浙江大学曾在金华做过调查,以前该市有170多条部门服务热线,市民每月拨打一万次以上的只有4条,一千次以上的12条,一千次以下的占90%以上,10次以下的占43%。为此,金华于2013年成立8890便民服务平台,整合170多条热线,并邀请169家优秀服务企业加盟,深受群众欢迎。
吴晶委员建议,各地可以借鉴这一经验,积极探索政府服务热线综合集成运作模式,努力实现“一个号码找政府、一站式便民服务”,切实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同时,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共享平台和服务网络,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和预警热点,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维度三:守好风险底线
现代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千变万化,与时俱进的治理创新不可或缺。如何实现虚拟社会的长治久安,是一个重要的新命题。
一些委员建议,应将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在虚拟社会采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在现实社会制定长效政策制度加强源头治理,实现互动、共治。
“像网络银行的出现,就进一步打通了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屏障。但与传统银行不同,技术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外部冲击的风险,已取代业务风险成为网络银行的最大隐患。”陈小平委员认为,我国现行银行监管框架主要针对传统银行业务及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与网络银行独有特点和风险并不匹配,亟须创新改进。
陈小平委员建议,监管部门应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改进监管理念与监管方式,科学设置监管目标指标,适应网络银行的发展需求,并鼓励网络银行与传统很行加强合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此外,完善网络银行内部操作监管体系,建立独立的网络银行技术创新审核制度,引导规范适度创新。
未来社会将加快向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交融演变。委员们认为,在不断提升现实社会治理能力的同时,应充分认识虚拟社会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强化与创新虚拟社会管理,尽早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法律制度、道德规范及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方能探索善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