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要闻

“铁娘子”挂帅 转产谋转型

——记平湖市曹桥街道野马村党总支书记王亚勤

  记者 丁谨之 通讯员 朱磊 何春风

  沿着村道驱车驶入曹桥街道野马村,村口高高竖着一块产业分布图,苗木基地、粮食功能基地、生态休闲基地等不同农业功能区块的分布清晰可见。

  村中空气新鲜,溪流清澈,甜瓜幼苗正在大棚中抽芽。但人们对这个村庄的过往记忆,则带着猪粪的熏天臭气。王亚勤,这个敢于碰硬的“铁娘子”,不仅给村庄面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

  集中拆违不徇私

  “以前在村里转一圈,衣服、头发上全是臭气,洗都洗不掉!”村民口中的这个野马村已全然不复当日样貌。曾堵塞河浜、散落村道的猪粪,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拆违前,这个养猪村共有猪舍11万平方米,480户村民中有426户养猪,生猪存栏量约3万余头。而如今几乎看不到一间猪舍,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农业大棚和农房集聚的新貌。变化背后是王亚勤带着村干部踏破的鞋底、磨破的嘴皮。

  野马村是个地处偏僻的纯农业村,村民世代收入主要以生猪养殖为主。开始拆猪棚时,村民不愿意、想不通,王亚勤一下子成了村民的矛头所指。

  “你让我们拆,除非先把你自家的猪棚拆了!”王亚勤二话不说,找到弟弟让他带头拆除家中200平方米的猪棚。“你当村支书,家里得到过什么好处?拆猪棚这种事偏要我带头!”弟弟的不理解,让王亚勤只得把满腔委屈往肚子里咽。但在王亚勤的坚持下,家中的猪棚依旧被拆除。

  动员工作占据了王亚勤的休息时间,每户人家她都走访10次以上。面对亲朋好友的人情攻势,王亚勤铁面无私,无一例外。

  在王亚勤的“铁娘子”作风下,村中的村干部、党员也纷纷带头,拆除自家的猪棚。截至2015年2月,野马村共有230户全部拆除猪棚并退出生猪养殖,共拆除违法猪舍10.6万平方米;生猪存栏量从31973头减少到1854头,减量达94.2%。

  转产转业细谋划

  “铁娘子”王亚勤也有柔情的一面,“猪舍拆除了,养殖户未来生计怎么办?”“如何确保养殖户减产不减收?”这些问题在王亚勤看来都是“天大的事”。

  “村班子之所以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不是猪舍拆得多,而是增收法子多!”帮助有能力的大户转产,帮助年纪较大的农户再就业,王亚勤在破解养殖户转产转业这一难题上有的放矢,费尽心机为农民增收寻新路。

  2014年,野马村通过村劳务合作社输出闲置劳动力,实现阶段性用工1万多人次;举办生猪退养户专场招聘会,为企业和养殖户架起就业桥梁;组织退养农户开展食用菌、草莓、生姜等农技培训;帮助联系农业订单、来料加工,发展订单式农业。王亚勤还自己驾车带着村民,四处取经问道,学习高产量的套种技术。

  野马村不少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走上了转产转业的道路。村民陆蚕良在原养殖场及周围建起了曹桥街道规模最大的蘑菇种植基地,不仅自己增收致富,还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再就业问题。村民王金明种起了西瓜,宋连观则建起连片大棚,生姜、葱、豇豆等蔬菜应有尽有。

  “现在不养猪了,不仅身上没了猪臊味,每个月还有2000元稳定收入哩!”61岁的王玉清告别了“猪倌”生涯,成了新上任的河道保洁员。记者了解到,村中年纪较大的村民,大多数在村中来料加工点和公益性岗位二次就业,生活上没了后顾之忧。

  “虽然不养猪了,但收入也不减!”老百姓的这句评价得来不易。


浙江日报 要闻 00010 “铁娘子”挂帅 转产谋转型 2015-03-12 3793048 2 2015年03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