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浙江代表热议教育公平

让每个人都活出精彩

  【代表名片】

  蓝伶俐 全国人大代表、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

  方 青 全国人大代表、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

  俞学文 全国人大代表、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

  徐东香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工作者

  【报告摘要】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廖小清 黄宏 翁浩浩) 教育,不仅是国家的百年大计,还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每个孩子的前途命运。

  如何把教育事业办得更好?我省代表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热议。

  重投入——

  花好每一分钱

  “应该说,各级政府对教育舍得花钱,关键是要把钱用在刀刃上,让每分钱发挥最大效益。”蓝伶俐代表来自山区县,虽然财政总盘子不大,但景宁在教育等民生方面的支出毫不吝啬,占比达70%以上。

  如何把这些钱用好?蓝伶俐代表说,为了让贫困学生上好学,景宁专门成立扶困助学办公室,建立贫困学子数据库,统筹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努力做到应助尽助;为了让学生吃得更好,全县农村中小学寄宿生的一天三餐,均由政府提供营养餐。景宁还设立农村教师津贴和边远山区教师特岗津贴,不断改善农村教师住宿和办公条件。

  “只要政府保证投入、确保资金实效,教育事业就一定会越办越好。”蓝伶俐代表说。

  徐东香代表对教育十分关注。“我认真看了今年的预算报告,发现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力度确实很大。”她说,去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她认为,国家在重视投入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执行力度,确保这些钱真正用在教育事业上。

  强素质——

  畅通流动渠道

  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质量迫在眉睫。在俞学文代表看来,教育是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内容。他说,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进一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必须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

  俞学文代表出生、成长在农村,对此深有体会。他说:“这些年随着国家发展,农村教育有了明显改善,但相比城里仍有不小差距。”俞学文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这是教育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重视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不让这些地方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方青代表表示,社会学有两个名词——先赋地位和后致地位,前者是个人不能通过自身努力而改变的,后者则可以通过个人的德行而争取改变。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孩子很容易输在先赋地位,因此政府在调控经济配额时要多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进一步改善这些地方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尽可能畅通农村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

  促公平——

  确保机会平等

  教育公平是一个国家最重要、最基本的公平之一,而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则是人人共享改革红利的直接体现。

  “如果不是接受了那么多体育教育,我不可能成为世界冠军。”徐东香代表以自身经历,阐述教育对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性。她出身于绍兴农村,得到市、省、国家三级体校培养,才在赛艇项目上取得今天的成绩。她说,教育是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方青代表对此深表赞同。她说:“没有知识,肯定不能改变命运。”方青代表表示,教育能改变人的命运,前提是机会平等。因此国家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在制度层面保障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在此基础上还要严肃招考制度,强调法治在教育以及各机关单位招考过程中的重要性,严惩暗箱操作行为,确保公平公正,努力让每个人的人生出彩。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0005 让每个人都活出精彩 2015-03-11 3811626 2 2015年03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