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浙江代表委员建言扩大消费

让百姓敢花钱愿花钱

  【代表委员名片】

  陈振濂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华明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之毅时尚集团总裁

  俞学文 全国人大代表、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

  赵光育 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副主席

  杜时贵 全国政协委员、绍兴文理学院副院长

  本报记者 朱海兵 翁浩浩 黄宏

  廖小清 张丽 沈吟

  【百姓提问】

  杭州网友孤山散客是一个网购迷,常为快递延误、质量没保障等问题困扰,她希望代表、委员出出主意:如何使网上网下消费更便捷、更放心,消费维权更方便、更有力?

  扩大消费要汇小溪成大河,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这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新常态下如何扩大消费,培育消费增长点?我省代表、委员出谋划策。

  培育新亮点——

  价格降下去,品质提上来

  经济新常态,需要消费新动力。

  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全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2%,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然而,这一动力并不稳定,重要原因之一是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就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

  “这六大消费热点,正是新常态下的消费新亮点,符合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俞学文代表认为,培育消费新亮点,必须注重更优良的品质、更可靠的质量、更周到的服务。

  “茶叶是老百姓的日常消费品。六大消费热点中,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都与茶叶有关。我们应该在品质上做好文章,抓住这一机遇。”从事茶叶种植加工行业的俞学文代表说。

  前两天,商务部公布: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中国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元。对海外消费大热,张华明代表认为,原因在于:在国内,买得起的看不上,看得上的买不起。“首先是买好东西难。老百姓想消费,但国内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优质产品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及以下的地区。其次是买好东西贵。由于要素资源紧缺,各类成本不断上升,加上税费等因素,国内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

  张华明代表建议,进一步深化税收体制改革,特别是与衣食住行等生活相关的制造业领域增值税改革和消费领域的消费税改革,通过减轻实体经济税费负担,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产生刺激,拉动内需;进一步降低商业成本,控制租金不合理高涨现象,降低水、电、物流等费用;进一步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提供打动人心的产品和服务。

  注入新活力——

  网购更便捷,市场更广阔

  消费新动力,离不开网络新载体。

  一说起电子商务,很多代表、委员不约而同提到“双11”。去年这一天的总成交额达到了571亿元,比上一年涨了57.7%。

  据商务部测算,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包括B2B和网络零售)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5%。统计部门的数据也显示,去年我国网上零售实现49.7%的高速增长,达到2.8万亿元。

  “面对高速发展、潜力巨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引导促进传统商业强化与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推进我国传统商业企业和市场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赵光育委员说,“但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它无论在政策引导、法律监管以及配套服务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如何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

  “强化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以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契机,大力发展区域性电子商务应用平台,鼓励和支持传统商业与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发展,协同打造‘智慧商圈’、‘智慧市场’。”赵光育委员建议,积极推进电商产业园区建设,为电商企业提供更优质的第三方平台开发和服务;建设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体系,解决网购“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难题,为网上交易提供快速高效的物流支撑;引进和培育领军人才和团队,支持大专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

  “促进新兴消费,等不得也等不起。”俞学文代表认为,网络零售的优势显而易见,而实体零售也拥有消费者体验的竞争优势。因此,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模式,不仅可以使消费者购物更方便,还激发了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的潜力和活力。

  新兴消费,农村是不容忽视的潜力,农村电子商务大有可为。不过,陈振濂代表也看到了问题:当前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相当低,城乡数字鸿沟十分明显。

  陈振濂代表建议,大力推动快递下乡,探索农村物流新模式;加强“宽带乡村”建设,加快实现宽带在农村的全覆盖;创新发展农村支付体系,推动金融机构下乡,为村民提供便捷的网银服务;推动地方政府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对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建设。

  维持新增长——

  权益有保障,花钱有底气

  消费新增长,需要权益新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召回制度,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与比较健全的传统消费权益保障体系相比,网络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显然隐患重重:知情权、交易安全权、求助求偿权和隐私权较难得到切实保障。

  “不管是哪种消费形态,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赵光育委员建议,应加强信息安全防范和信用工作,推进认证平台建设,完善电子认证基础设施,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完善数字认证、密钥管理等安全服务功能。探索建立电商信用规范,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开展企业和个人信用风险管理,打击网络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失信行为,努力形成法治严明、诚信文明的互联网交易秩序。

  对方兴未艾的移动支付,杜时贵委员更感忧心。“移动支付由用户、银行、商家、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认证中心等多个元素组成,还与移动运营商(包括手机)、移动内容服务商(包括手机客户端)、银行卡服务机构等产生业务往来,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每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安全问题,包括用户信息和隐私泄漏、财产损失等。”

  杜时贵委员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客户身份识别和对大额及可疑支付交易的监测,细化客户权益保护和安全技术标准,加强移动支付技术层面信息安全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加强产业链合作,做到共享相关数据,共筑安全屏障。同时,加大打击犯罪的力度,加强用户安全意识的教育,引导用户养成安全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意识和习惯。

  一些代表、委员还指出,扩大消费,不仅要改善消费环境、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让老百姓敢消费,还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使他们能消费、愿消费。只有这样,才能使大众消费红红火火,汇小溪成大河,真正激发出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0005 让百姓敢花钱愿花钱 2015-03-10 3810092 2 2015年03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