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浙江代表为治理城市病支招——

出行更方便 环境更宜居

  【代表名片】

  洪航勇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天任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

  陈腊英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环境集团物业服务发展分公司清扫保洁员

  虞 纯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公交二分公司六车队驾驶员

  【报告摘要】

  坚决治理污染、拥堵等城市病,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宜居。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黄宏 翁浩浩 廖小清) 在漫长的车流中,无奈地等候;隔三岔五袭来的雾霾……这些,对生活在大城市的市民来说已习以为常。

  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该如何采取措施,避免或缓解城市病,是我省代表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说病灶,就在你我身边

  多年在一线从事环卫工作的陈腊英代表,对城市病有切身体会。

  建筑工地附近,大卡车隆隆地开进开出,所经之处尘土飞扬,路面上也留下大片沙尘。

  汽车尾气也很浓重。“一开始上街时,还能闻出尾气味。时间长了,只觉得胸口发闷。”不过,陈腊英代表觉得更可怕的是早晚高峰时,一眼望不到头的车辆一点点向前挪,还没自行车来得快。

  一车车生活垃圾从各个小区运出,汇集起来就成了一座小山。“杭州主城区每天至少要产生4500多吨垃圾,数量很大。”陈腊英代表说。

  洪航勇代表曾在萧山工作多年,他说:“萧山本地人口120多万,外来人口有120多万。这么多人生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要配备很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洪航勇代表认为,之所以产生“城市病”,根本原因在于人口过度聚集。

  开处方,关键以人为本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病让很多市民头痛不已,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让城市健康起来,成为人们宜居家园?

  洪航勇代表认为:“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他提出,在硬件方面,城市管理者要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还要改变以往那种“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变为组团式城市,也就是“主城+副城”的发展模式。“如果继续‘摊大饼’,市中心是工作地,周边是居住区,大家早晨往市中心走,晚上向外走,短时间内出现非常大的人流量,拥堵就难以避免。”

  “要实现这一转变,就要对城市布局进行科学规划。”洪航勇代表说,要设法加大对副城的基础设施投入,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就业、医疗、教育、购物等服务,逐步将人口从主城疏散出去,一步步缓解城市病。

  虞纯代表则认为,要解决城市病,还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的各项关键数据,从而对市民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例如在交通方面,通过智能响应,可以对车流量、人流量作出及时反应,及时疏导,消除交通拥堵现象。”她认为,还应该开发快速公交网络,让更多市民减少自驾出行,大力发展有轨电车,减少公交尾气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下猛药,实施全面诊疗

  陈腊英代表认为,治理城市病,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居民的参与,如出行能不开车尽量不开车,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浪费,减少生活垃圾……

  最近,天能集团参与了杭州的城市“微公交”项目:像公共自行车一样,在城市内设立诸多电动自行车租借点,如市民要出行,可以借车出发,到目的地附近的租借点归还。

  “作为企业,我们要积极为城市提供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作贡献。”张天任代表认为,通过城市微公交,可以让市民不再为停车难而烦恼,既方便出行又减少污染,还可以缓解交通拥堵。

  张天任代表说,他所在的企业已经研发出充电时间短、储电能量大的新型电池,“一辆公交车,从杭州城东跑到城西,充电十几分钟又可以从城西跑到城东。”他认为,应进一步鼓励和推广电动汽车的应用,努力让城市空气变得洁净。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0006 出行更方便 环境更宜居 2015-03-09 3808748 2 2015年03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