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要闻

愿留明眸在人间

——记天台“最美志愿者”袁晓恩

  记者 丁谨之 通讯员 徐平 朱盼盼

  天台的抗战老兵们想念着那个“大眼睛姑娘”做的饭菜,敬老院的老人们已许久没有跟他们的“乖女儿”拉家常,白鹤镇的王静妮、王静雅姐妹俩惦念着袁阿姨再带她们去城里玩耍……义工队友们心中存疑,怎么过去“随叫随到”的袁晓恩不见了,好不容易接通的电话里,也一直说是“忙着”。直到春节前夕,人们才通过朋友圈,得知了袁晓恩病重的消息。

  袁晓恩,天台县一名普通务工者。养父母将“知恩图报”的古训融入她的姓名。从开始志愿服务那天起,她就将生命与奉献紧密相连。

  生命不灭,烛照人间

  经过11次化疗,卧病在床的袁晓恩愈发清瘦,但她依然笑容灿烂,眼眸清澈。

  大多数人认识袁晓恩,始于一张漂亮的眼睛特写。上传朋友圈的照片旁,袁晓恩附上了这样的话:“发此照片证明我的双眸还是蛮漂亮蛮健康的,希望用得上的朋友放心使用。”在接到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书后,捐献眼角膜,成了袁晓恩最大的心愿。

  这条朋友圈信息被海量转发,网友们被她的热情和善心打动。“好人就在我们身边。”“她让社会更加温暖!”不少人纷纷留言、点赞。

  肠癌晚期的袁晓恩必须每天注射杜冷丁止痛,时常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还因腹痛彻夜难眠。即便此时,公益依旧是她心头最大的牵挂。在歌手姚贝娜的启发下,袁晓恩决定向红十字会提出申请,办理捐赠眼角膜的手续。

  “她这个人心肠就是好。”丈夫吴立红红着眼圈说,“身体那么虚弱,还想着留下最有价值的东西,再做件有意义的事。”完成捐献眼角膜手续的袁晓恩,显得特别轻松。 “现在我心愿已了,再无遗憾。”平静的面容写满了坚强。

  点滴奉献,润物无声

  “我就是个普通人,做的事情微不足道。”这是袁晓恩挂在嘴边的话。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用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志愿服务中,这些点滴片段是无数受助者回忆中最美的剪影。

  天台县义工分会有3000多名会员,500多位积极分子。“许多人我都叫不出名字,但袁晓恩我很熟悉。”分会理事范顺镯告诉记者,袁晓恩在志愿活动中特别突出。

  2009年9月,袁晓恩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志愿者QQ群发布的活动,她一个都不愿落下。皮靴、高马尾、大耳环,时髦漂亮的袁晓恩却对脏活从不推脱。在平桥镇敬老院,一些老人藏起脏衣服不让她洗。从角落里翻出后,袁晓恩花了两个多小时,洗完了所有衣裤。忙完后,她又帮着为老人洗头、剪指甲。“其实她在家有洁癖。”吴立红向记者透露。

  抗战老兵的生日会上,有她的身影,打扫、做饭事事争先;看望贫困儿童的行动,她次次同行,为孩子洗澡、换衣是她的快乐时光;帮扶贫困家庭,她从不落后,驱车一小时前往偏远村落,送去自己购买的年货。

  在矿企、商场打工的袁晓恩,收入不高。志愿者活动需AA制自理的费用,对她而言是笔不小的开支。“又贴时间又贴钱,你真想当活雷锋呀?”好友开玩笑说。“我哪里有雷锋那么伟大,只不过是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袁晓恩回答。

  汇聚暖流,凝结大爱

  当记者来到袁晓恩家中,两位从温岭驱车1个多小时赶来的热心人,正为病床上的袁晓恩打气加油。“我们要把她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从朋友圈得知袁晓恩的故事后,他们已是第二次前来探望。

  病榻前,爱心暖流依旧涌动。当街道工会准备为袁晓恩发起募捐活动时,她婉言谢绝;当台州“福彩帮帮帮”的负责人希望向她提供资助时,她却把获助机会让给了另一位24岁的病友。

  这个生动而平凡的公益天使,让人们发觉,雷锋从未走远。她用生命的实践告诉人们,善良的人性和追求,其实根植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每天都有几十批好人用不同的方式,为晓恩送来关爱。”袁晓恩的初中同学陈宏伟,如今已和同班同学联合发起了关爱晓恩的活动。最近,他的手机几乎被打爆,用不了半天就要充电。

  赤城街道团委准备在3·5“学雷锋日”组织爱心接力,为两名原本袁晓恩帮扶过的儿童组织结对。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8 愿留明眸在人间 2015-03-05 3804595 2 2015年03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