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浙江代表共话精神文明建设——

小处养成 潜移默化

  【代表名片】

  徐东香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接待科科长

  郑玉红 全国人大代表、衢州市柯城区农业资源资产评估服务中心主任

  崔 巍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

  方 青 全国人大代表、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

  本报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黄宏 翁浩浩 廖小清) 浙江大地,文明之花争相绽放:旅游景点,跃动志愿者身影;大街小巷,市民自发清洁环境;斑马线前,机动车主动减速让行……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展现着浙江人的文明素养。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正能量、树立时代新风尚,是浙江代表热议的话题。他们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关键要认真抓、切实干,做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引导群众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

  小处着眼自身做起

  在金东区实验小学,学校有个“爱的教育”主题活动,从小事抓起,让学生学会吃饭、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学习。

  “看上去不难,但要做到也不容易。”方青代表说,在餐厅吃饭时大声喧哗,就是不会吃饭;集会时横冲直撞,就是不会走路;粗话脱口而出,就是不会说话……“促成社会文明素质整体提升,要从每一个人、每一个习惯养成开始。”方青代表认为,应努力让每个人从小、从细处养成文明习惯,形成良好品格。

  一组数据对比,让郑玉红代表感触良多。去年春节,她家附近鞭炮声很响,第二天早上一看,PM2.5值是300多;今年春节,放鞭炮的人少了,这个数字成了100多。“去年和今年春节,衢州市区都没有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现在关心空气质量的人多了,放烟花的人自然也少了。”

  郑玉红代表认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古人的遗训,这些看上去是小学甚至幼儿园里反复教导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能认真做好,社会面貌将发生很大变化。

  人人争做文明使者

  近年来,一些中国游客出境游时的不文明行为,引起不小争议。徐东香代表曾多次参加国际赛事,深知国民表现对国家形象的影响。

  “对运动员来说,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当然重要,但精神风貌和文明形象同样重要。”她说,在一些重大国际赛事中,人们很多时候是通过运动员的日常表现来了解中国、谈论中国、评价中国的。

  她认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形象形成也是如此。如果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外人眼中代表着自己所在地区、城市,那么市民的整体素质将会有较大的提升。徐东香代表认为,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的荣誉感,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就是形象代言人和文明使者。

  在这次赴京前,方青代表调研发现,一些河道经“五水共治”变得清澈后,沿岸居民不忍心再往河里倾倒垃圾。她认为,社会的文明进程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衡量,个人素质的提升也一样。“对政府而言,要找准文明建设的抓手。”方青代表说,除了劝导和教育,还要统筹考虑,通过提升居住环境、创造外在条件,倒逼公民素质提升。

  发挥文艺引领作用

  最近,由杭州歌剧舞剧院编导的《遇见大运河》正在各地演出,赢得观众好评。

  在演出过程中,崔巍代表遇到不少让她感动的事。不少市民留言,表示要保护运河沿线的环境。一名杭州市民留言:“当看到运河受污染,顿时浑身起鸡皮疙瘩,想到自己以前的行为,心里觉得很惭愧……”

  “这使我意识到,艺术工作者要用更多优秀作品,尽力影响身边的人。”她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对一些有社会教育意义的艺术作品进行扶持,从而使受众更多地受到艺术感染,使其内心世界发生改变。

  郑玉红代表认为,每个人不仅要“独善其身”,而且要用各种方式与身边的不文明陋习作斗争,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人。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0005 小处养成 潜移默化 2015-03-05 3805373 2 2015年03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