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社会

雷锋,从未走远

关键词:互助

  最近流行当微商,记者的一个朋友,平时工作很忙,也开了家微店。

  店里卖的东西很杂,有老家带来的虾干,有出差黑龙江带回的工艺镜子,还有人捐赠的红酒……记者很好奇,哪来时间开店?还什么都卖!朋友笑着回答,你也不看看,店名就叫“协调员杂货铺”嘛。

  原来,这是一群来自红十字会和医疗机构的器官捐献协调员。朋友告诉记者,大家在做了这份工作后,认识了很多失去亲人的孩子,总想着怎么帮助他们。但是拉赞助太难,再看看微信朋友圈里很多人都在做生意,有人突然提议大家一起开一家微店吧,再把盈利拿来帮助这些孩子,这家微店就这么静悄悄地开张了。

  不知道能走多远,将十分努力向前——在朋友的开店小记里,她这样写道。

  做这件事,于她而言几乎是自然而然。本来就不是为了被歌颂,看到了该做点什么,就去做了。这样的态度,让人欣赏,也有几分熟悉:半个多世纪前,有个叫雷锋的年轻人,不就这样默默做了一辈子举手之劳的小事吗?或许连篇累牍的宣传,有时候让人觉得他是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楷模,但仔细想想,他不就是一个普通人吗?那种“看到了,就去帮一把”的凡人善举,从来就没有缺失。

  他是宁波余姚的一位普通村支书。春节期间,他为身边的10户残疾人家庭送去了每户1200元的红包。这不是他第一年送温暖,从一开始的送鱼送肉到现在的送春节红包,这位叫陈国昌的村支书帮助身边的残疾人,至今已有16年。他说,自己只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别人做了一点小事,没什么。

  而在温州市民王晓光口中,这种做事的初衷叫“应该的”。前不久,他途径市区一条小河边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求救声,他把车钥匙给了身旁一个陌生人后,就迅速跳下河救人。一个30多岁的高个男子也下河来帮他,一位出租车司机从后备箱拿出绳子准备拉他们上来,又有附近大楼的保洁员和居民拿来梯子帮他们上岸……

  一名志愿者曾说,做一件好事,其实就像你在一片迷雾中举起了灯,即便再微弱,别人发现后自然会慢慢靠近。而你再定睛看一看,当你举起了“灯”,会发现身边早已布满点点星火。每一个路上匆匆向你跑来的陌生人,都可能是一个热心人。

  在春运的人海里,那群热心的陌生人主动帮行动困难者拎起行李;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他们主动为老弱妇幼让座;在拥堵的街头,他们义务指挥交通、疏导车流;在你拎着大件物品进入电梯时,他们主动帮你按下按钮;在下雨天你疾步走在路上时,他们撑着伞向你跑来……

  我们乐于看到,互助正成为一种日常。在那里,助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仿佛生活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一如半个多世纪以来,那位叫雷锋的年轻人,留在人们印象里的纯朴微笑。

  雷锋从未走远。而这样的存在,最温暖,最有力量。


浙江日报 社会 00006 雷锋,从未走远 2015-03-02 3801596 2 2015年03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