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文体

文化领头人活跃海盐基层

欢快乡村舞春风

  记者 李茸

  县委报道组 李刚 范冰洁

  本报讯 元宵节将至,一幕幕“大戏”正在海盐农村紧张排练中,沈荡镇横泾村文化专职管理员倪欢劼正在抓紧排练滚灯节目,聚金村文化专职管理员陈超君结合本村渔业特色,排练节目《荡湖船》。

  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村民对于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活跃在海盐乡村的村级专职文化管理员和镇级文化下派员,让基层文化焕发了新活力。

  海盐县从2013年起启动村级专职文化管理员招聘工作,到目前,全县99个村(社区)均已配备一名专职文化管理员。他们活跃在海盐农村,当好文化使者。

  澉浦镇茶院村的文化管理员是毕业于宁波大学音乐系的王晴丽。为了参加澉浦镇“一村一品文化秀”,王晴丽绞尽脑汁,从简谱开始教起,连续几个月培训村里20来名歌唱爱好者。她的真诚感动了村民,村里从此有了一支歌唱队。

  民间不缺高手,村里跳舞的、唱歌的、演奏乐器的村民都有,只是没有人组织。经过王晴丽的节目编排,一台自编自演的茶院村文化秀热热闹闹地上演了。从此,村里的文化氛围开始升温。现在,一听说有表演,村民们都抢着上。

  王晴丽还利用个人专长,开办了3期竖笛培训班和舞蹈培训班。村民钱叶海说,读二年级的女儿每天都去找王老师学习,村里能有这么专业的培训,而且不花钱,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如果说,专职文化管理员是镇、街道和村、社区居民之间的文化纽带,那么文化下派员则是县级文化馆和镇、街道之间的桥梁。海盐县早在2010年就实行文化工作员下派制度,招聘了9位音乐、舞蹈、戏剧专业毕业的年轻人。2011年底,海盐每个镇(街道)都有了一名文化下派员。

  于城镇鸳鸯村48岁的村民徐月芳是镇里有名的排舞老师,每天晚上在广场带着大家跳舞,而她也有自己的老师,于城镇的文化下派员吴慧。

  前几年,舞蹈专业出身的吴慧来到镇里,开始培训舞蹈爱好者,并帮助鸳鸯村组建了扇子舞队。徐月芳年轻的时候喜欢跳舞,但自从生了孩子后就没再跳过,她说:“是小吴老师把我重新带回到舞台。”向吴慧学习了一年舞蹈后,徐月芳“出师”了,在村里组织起了一支排舞队,成了村民口中的“徐老师”。

  队伍建起来,表演的机会也多了。吴慧编排了扇子舞、伞舞、排舞等节目。行家一出手,金奖拿到手,鸳鸯村的舞蹈队只要出去比赛,肯定是冠军。

  吴慧说,有了村里的文化管理员和像徐月芳这样的徒弟,村级文化已经有了很好基础。现在,自己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在文化创新上,挖掘各个村的特色和优势。

  将村里的文化氛围营造起来的过程,对于这些年轻的文化下派员和文化管理员来说,也是一条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之路。

  在澉浦镇文化站站长叶露眼中,为了基层文化事业,这些年轻人真心蛮拼的。临结婚前一天,澉浦镇六忠村专职文化管理员吴梦迪还在参加一场演出的排练。澉浦镇的文化下派员颜云祥的婚房装修,至今只去看过两次……

  吴慧说:“每天脚踏实地和最普通的老百姓在一起,他们需要我,我也确实能为他们做点事,很有成就感。”

  自从有了文化下派员和文化管理员,海盐乡村许多地方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些“不一样”,看得到,摸得着:麻将声少了,音乐声多了,文艺团队和演出多了,村民的笑脸多了。


浙江日报 文体 00008 欢快乡村舞春风 2015-03-02 3798654 2 2015年03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