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处 杨帆奋进时
——写在宁波杭州湾新区成立5周年之际
——写在宁波杭州湾新区成立5周年之际
曾经,这里是一片不起眼的海涂,千百年潮涨潮落间,记录下当地人耕海牧渔的年轮更替。
如今,这里正在崛起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海湾新城,成为环杭州湾地区中备受追捧的创业热土,浙江省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经济增长极。
紧扣大桥经济的脉搏,汇聚创业创新的激情,这就是宁波杭州湾新区成立5年来交出的动人答卷。
本世纪初,杭州湾跨海大桥蓝图渐展,素有先见的慈溪人率先将目标瞄准了大桥南端桥址附近的这片海涂。2008年,随着当时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的建成启用,这里从原先的交通末梢,一跃成为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资金流、信息流和高素质人才等创新要素不断涌入。顺时应变,2009年11月,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决定》。次年,宁波杭州湾新区正式成立,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帷幕全面拉开。
一座大桥,从根本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命运。
今天的宁波杭州湾新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2014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2.1亿元,工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05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65.3亿元。相比2009年,分别增加了2.6倍、5.3倍、2.2倍和5.5倍。招商引资新引进项目总额,更是达到了新区成立前9年引进项目总额的3.3倍。不仅是全省15个产业集聚区的佼佼者,还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列,成为宁波北翼名副其实的国际化新城区和产业转型新基地。
民谚云,“人勤海做田”。从产城联动到产城人融合发展,从生态立区到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城建设路子,打造长三角文化温泉休闲旅游目的地,宁波杭州湾新区正在开辟一个崭新的时代。
构建 一批千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杭州湾畔捷报频传,让千万人的心情如同孕育这片热土的潮涌一样澎湃。
春节前后,海南双成药业等5个产业项目正式签约宁波杭州湾新区,还有一批总投资超过140亿元的电子、汽车、通航等新兴产业项目正在洽谈,预计一季度签约落户。
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引进什么样的项目,才能支撑起这样的大平台呢?建区伊始,宁波杭州湾新区就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作为努力方向,瞄准产业前沿,围绕大、新、高的项目实施专业化精准型招商引资。
新区明确了“2+3+1”主导产业发展构想:“2”就是要培育汽车和通用航空两大千亿级产业,“3”就是要培育新材料、电子电气、高端装备三个百亿级产业,“1”就是要培育文化休闲和生命健康产业,加快形成一个年客流量超千万人次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新区还为此专门布局了国际汽车产业园、高性能新材料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以园区为平台实施专业化、精确型招商,按图索骥促成一批新项目新产业的落户。
如今,走在新区滨海六路工业景观大道上,原先遍布鱼塘的滩涂地,已被一座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工厂——上海大众宁波分公司所取代,主产凌渡、新明锐、速派,日产整车突破1000辆,手握尖端技术的上海大众正在新区开启“德国大众全球标杆工厂”新篇章。
数公里之隔,知名的民族品牌“吉利汽车”也在谋篇布局。今年1月份,吉利汽车新区基地单月实现产量近20000台。去年8月,总投资62亿元的吉利-沃尔沃中国设计及试验中心项目在新区开工,该项目主要建设汽车研发技术中心、汽车试验中心和试制中心等。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将引进各类汽车研发人员8000人以上,可实现年技术服务营业收入20亿元。
在重视品牌企业、重大项目引进的同时,新区还重视相关产业上下游方向的延伸拓展,努力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促进产业从传统块状水平式集中向链式垂直型集聚转变。围绕汽车整车布局,相继引进了法国佛吉亚、美国江森、美国伟世通、中信戴卡等近百家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并引进了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东分中心、上海安吉物流等上下游项目,初步形成了集汽车生产、高端零部件、研发、检测、物流、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汽车产业链,今后还将衍生出汽车运动、汽车旅游等后端项目。
凭借上海大众、吉利汽车两大整车制造龙头企业百家高端零部件企业的集聚,新区迅速成为百万辆能级的国际汽车产业重要基地。预计全部达产后,产值有望突破2000亿元。
与此同时,投资55亿元的康龙化成生物医药项目,以及海南双成药业、麟沣生物科技项目陆续落户,一个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从无到有,初现端倪。
电子电气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方太厨电、沁园水处理、库柏电气等企业领头的产业集群。高性能新材料产业以“创新驱动、高端发展、绿色增长、集群引领”为发展原则,培育发展新兴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兴业盛泰、兆隆合金、宁波复能新材料为主体的产业集群。高端装备产业以智能制造为核心,该产业园区集聚了菲仕电机、中信戴卡、沁园集团、东力传动等知名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
成立5年来,新区共引进各类产业项目205个,总投资1510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1000万美元)以上工业项目119个,超100亿元以上项目6个,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2家18个,一批百亿级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最能够说明问题。5年前,新区工业经济中占据前三名的还是化纤、家电及五金行业,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汽车产业实现产值346亿元,占新区经济总量的32.7%;新材料、电子电气、高端装备等三大新兴产业产值之和占经济总量的24.8%,上述产业产值占经济总量的57.5%,比去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主导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瞄准未来,新区又将目标落在了通用航空产业领域。2月25日,宁波杭州湾新区通用航空机场正式获批。未来,新区将着力打造一个集通航机场运营(FBO)、通用航空飞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飞机培训、机场装备、通航旅游等上下游为一体的新千亿级产业。
崛起 一座寄托美丽梦想的海湾新城
产业与城市犹如人的两条腿,相辅相成。早在成立初期,宁波杭州湾新区就确立了产城联动发展理念,要成为一座既有先进产业支撑,又具备高水平社会功能和完整城市生态的国际化新城。
短短5年,一个能够容纳15万新居民入住的杭州湾新城拔地而起。商务新城区开发全面启动,观塘问湖初露风姿,以杭州湾世纪城、合生国际新城为代表的区域居住生活中心陆续开发投用,酒店、医院、学校及娱乐休闲项目相继建设运营。5年来,新区累计开工城市功能性项目总面积达600万平方米,已竣工超过450万平方米,一座“生态生产生活,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新城雏形初显。
绿色、智慧,是这座海湾新城最显著的特征。2010年,宁波杭州湾新区提出建设“智慧新城,生态家园”,根据规划,新区将形成物联网产业基地、先进硬件研发与制造基地、网络数据基地等三大产业基地和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企业总部、智慧电网、智慧农庄、智慧交通等六大应用领域。2014年5月,中国移动宁波信息通信产业园项目在新区签约。据悉,该项目是今后几年中国移动与宁波市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的一个重点,并将成为中国移动参与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中枢基础设施。
在出行方面,宁波杭州湾新区已在着手谋划TOD模式,争取采用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从而减少汽车尾气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不久前,《宁波杭州湾新区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方案研究》通过专家论证。今后,新城的地下综合管廊将充分借鉴日本东京、上海等地建设经验,在城市道路下面建造一个市政共用隧道,将电力、通信、供水、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集中在一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共享共用地下空间,既保证管线安全运营,又能美化城市环境。
医疗、教育等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新城人气加速集聚。去年12月,宁波二院杭州湾院区(宁波杭州湾医院)项目在新区商务新城区板块开建,该项目按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总投资约14亿元,设计床位1200张,集门诊、急诊、急救、妇幼保健、疾控等功能于一体,预计于2017年建成投用。今后,宁波杭州湾医院将在全面依托宁波二院医疗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地一流的医疗机构合作,打造宁波北部优质医疗资源集聚高地,为新区及周边地区更多群众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
宁波北翼高等教育中心也在新区加快形成。宁波大红鹰学院杭州湾校区、杭州湾汽车学院的近万名大学生为这座年轻的新城带来蓬勃朝气。2014年12月22日,毗邻汽车学院,杭州湾新区的第三所大学——宁波国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TAFE学院)项目破土动工。该项目总投资7.5亿元、招生规模超3000人,是浙江省第一所中外合作5年制中高职贯通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将以英、日、德、法、韩、西班牙等10个语种为依托,重点引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文化休闲、艺术、对外交流等领域的专业课程,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打响 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品牌
每到杭州湾,湿地总能让人流连忘返。
从新区管委会出发,沿着海风吹拂的滨海二路一路向西,路尽之处,向右穿过漫长的林荫小道,杭州湾湿地便跃然眼前。总面积为43.5平方公里的杭州湾湿地,是中国八大盐碱湿地之一。蓝天、白云、清波、绿洲,大自然绘就了一幅宁静致远的五彩画卷;小舟、白鹭、丹霞、天鹅,点缀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和谐景象。
只是眼下,过冬候鸟云集,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生态区尚在闭园谢客,以免游人惊扰候鸟。鸟多了,就关门,这一年一度的例行举措,让这片湿地迅速成为中国沿海最大的滩涂湿地和候鸟栖息地之一,观测显示,过冬候鸟种类已从曾经的50多种上升至目前的220余种。
目前,新区已将杭州湾湿地纳入了整体保护性开发,湿地内今后不建任何工业设施和厂房。不光如此,翻开新区总体规划,半数以上土地禁建或限制开发,只用作生态发展区,其中水域面积达到17.8%。新区原有的湖河水库不仅不填埋,而且要理水成网、塑塘成廊。新建的人工湿地,专门辟出了0.75平方公里的工程湿地,依靠植物净化能力处理外来生活污水,今后每天约有4万吨污水被回收循环利用。
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精心呵护以水环境为主的自然生态。建区伊始,宁波杭州湾新区就坚持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城建设路子。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明确提出,滩涂湿地、低碳城市、生态产业和美丽乡村,是未来宁波杭州湾新区发展方向。
“有污点的画布,画不出最美的风景。作为产业转型新基地,要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集聚产业的同时保护好生态。”去年12月31日,新区漂印染园区最后一个供热管道阀门关闭。至此,这个于宁波杭州湾新区成立前设立、年产值8亿元的漂印染工业园全部停产。新区投入15亿元、历时一年半开展的漂印染园区淘汰转产攻坚战,终于大功告成。新区将因此每年减少废水排放量近1000万吨,减少COD350吨以上。
刻意的“留白”,成就了宁波杭州湾新区的独特风景和个性,更为新产业和新城市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高端文化休闲项目纷至沓来。
总投资128亿元,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桥址东西两侧的宁波华强·中华复兴文化园项目,是新区重点打造的文化旅游项目之一。该项目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由“非物质文化博览园”、“复兴之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明日中国主题园”三大园区构成,包括文化创意基地、文化产品产权交流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三个专业产业基地以及配套的多功能商业休闲小镇和主题酒店,形成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美丽中国”三部曲。其中,中国非物质文化博览园将于今年10月1日开园迎客,复兴之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已于今年1月动工建设。总投资超50亿美元的钓鱼台·美高梅“中国假期”项目,主要由美高梅中心城娱乐核心、探索教育主题区和“漫湾”生活度假区三大功能区组成。项目整体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吸引游客1000万人次。近年来,宁波杭州湾新区还勘探发现了生成于第四纪地层的温泉资源,不仅储量丰富,还富含碘、溴、锂、氟等微量元素,水温达到53.5℃,具有良好的理疗洗浴效果。新区正充分利用温泉资源优势,引进开发一批温泉集群项目。
如今,“湿地、文化、温泉”,正在成为宁波杭州湾新区三大品牌,一个宁波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年客流量千万人次的国际级休旅目的地正渐行渐近。
逐梦 绘就“湾区经济”新的蓝图
过去的1826天,全体新区人坚持以抓住机遇和务实苦干为着眼点的善创业精神,坚持以科学规划和产城人融合为基本点的讲科学精神,坚持以理念创新和机制保障为切入点的钉钉子精神,杭州湾南岸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年的实践与摸索,让新区对未来的蓝图更加清晰,对选择的道路更加自信,对肩负的使命倍感光荣。如今,全体新区人将继承和弘扬善创业、讲科学、钉钉子的精神,描绘更加美好的明天。
宁波杭州湾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豪情满怀地说:“我们要始终坚持加快追赶国内一流开发区的新目标。以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为标杆,着眼‘一三五十’,抓好近干远谋,在全力完成2015年新三年再翻番基础上,争取到2018年实现九年三翻番,‘十三五’期末地方生产总值迈入千亿级,到2030年即新区成立后第二个十年,迈入一流开发区阵营,成为环杭州湾‘湾区经济’的引领者、全球湾区经济的后起之秀。”
如何在宏观经济调整提档形势下,持续保持前几年新区经济较快发展势头,快马加鞭?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始新一轮的谋篇布局,提出了产业集群化、全域都市化、治理现代化的新策略。
——产业集群化。即以打造一批百亿千亿级新兴产业为方向,主动适应当前市场和技术发展新趋势,着力引进一批先导性、战略性的前沿产业,形成一批可以引领未来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再通过10~20年努力,制造业产值从当前的千亿级迈向万亿级。
——全域都市化。以新型工业化推动新型城市化,不仅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来新区工作生活,更要带动当地农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治理现代化。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完善公共服务、落实依法行政,加强社会管理,培育新区文化,切实增强每一个新区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从而实现从物的现代化向人的现代化的根本转变。
在这个全新的理念中,人成为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的落脚点。按照建设“两美”浙江和宁波市“四好示范区”要求,“在未来三年中,宁波杭州湾新区不仅要做到经济指标的再翻番,还要实现新区人幸福指数的再翻番。”
版面图片由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