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田的新年礼物
特殊儿童温暖迎新春
本报杭州2月16日讯
记者 包敦远 实习生 杜玲玲
去年9月13日,本报以《小田田想上学》为题,报道了我省约两万名特殊儿童中,还有不少未能享受到像普通孩子一样的公平教育机会。同时,也拉开了“为特殊儿童点亮一盏灯”活动的序幕。
截至目前,由浙报佳友民情工作站组织的此项活动,已经为30多所特殊学校或康复机构的5000余名特殊儿童,募集到价值400余万元的棉衣、棉裤、棉鞋、奶粉、木玩,以及字画等艺术品。
今天下午,田田的姑姑给记者发来了一张田田收到新年礼物的照片,并在附言中说:“谢谢浙江日报佳友民情工作站对孩子的关心和关爱。这一年,帮助我们联系就学,给孩子捐了几千元钱,临近春节又送来新年礼物。孩子抱着捐来的奶粉很高兴,我们一家都非常感激,同时也祝福帮助我们的好人们一生平安!”
田田今年8周岁,是永康唐先镇人,家里情况很特殊,她无父无母,爷爷、奶奶也体弱多病。孩子看上去好好的,但没有任何沟通能力。田田出生七八个月的时候,家人发现她和普通的孩子不一样,到医院检查后得知,孩子的病要花很多钱治。没想到,孩子的妈妈承受不住如此沉重的打击,离家出走后再也没有回来。田田的爸爸一边给孩子看病,一边四处奔波赚钱,不料遭遇车祸,此后便精神失常。再后来,他也离家出走,至今不知所踪。
虽然田田爷爷、奶奶的身体都不怎么好,爷爷还患上了癌症,手术后胸口留下一道约20厘米的伤疤,不能干重活,但两位老人从未放弃过田田的康复治疗。
向记者报平安、送来新年祝福的并不止于小田田一家,上虞的琳琳、瑞安的乐乐、海宁的晴晴……或是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向记者传递信息——特殊孩子们在开心地迎接新春的到来。
晴晴的妈妈在微信中告诉记者,孩子收到的新年礼物是一件类似快板的木制玩具,对此晴晴爱不释手。她尝试着摇摆出不同的节奏感,这对孩子的智力训练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琳琳的哥哥也给记者打来电话,说琳琳一直舍不得穿的新棉衣今天终于穿上了。琳琳家在偏远山区,经济条件很差,母亲在他很小时就离开了家,父亲也常年不回家,爷爷奶奶又缺少赚钱门路,所以一家人一直过得很拮据。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琳琳要穿着新棉衣去拜年呢!“他祝好心的叔叔阿姨们新年大吉!”琳琳哥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