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微信晒工作传信息
一位村支书的“朋友圈”
记者 吕玥 通讯员 周雨文
在诸暨市江藻镇梓尚阁村,村党支部书记王绍弟的微信朋友圈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你看,镇里规定的农村建房指标分配,企业被要求限期作治污整改,村主职干部的培训会……”32岁的村民王建荣娴熟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手指,最后停在王绍弟前段时间发的“村主职干部实绩考核排位表”上。“我也给他的工作点赞了。”王建荣说。
上任一年多来,王绍弟也觉察到他的网上和现实“朋友圈”正发生一些微妙的反应:以前远离村民的事情变近了,一度生疏的关系又熟悉了……
在外工作20多年后,2013年6月,43岁的王绍弟为照顾年迈父母回到老家,他的一个直接感受是:“物质生活好了,人心倒退了。”有人当上村干部,却终日明争暗斗,村民打架、上访时有发生……
人心散了,该怎么聚?当年12月,高票当选为村支书的王绍弟,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发动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义务清理河道。
这件事仅仅花了当初预算的五分之一,却缓解了村民饱受20年的旱涝之苦。全村人都觉得这个村支书肯做实事,会做实事,而且大家都亲身感受到了人心齐带来的变化。
这让王绍弟觉得有奔头。不过他也意识到,要把治村目标从想法变成说法,再从说法变成办法,关键在于要和村民沟通好。
2014年6月,恰逢村里完善电信设施,王绍弟申请注册了微信,主动把全村近80位有智能手机的村民代表、党员加入自己的朋友圈。有意无意间,他通过这个网络圈子,开始了让村民“知情明政”的实践。
前段时间,村里把3户村宅基地分配对象上报到镇里,在镇有线电视上公示。随即,王绍弟把上报的资料编辑成一段文字,配了两张现场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
许多村民当天就刷了这条微信,纷纷在下面留言并点赞。
“放在以前,怎么可能了解得这么及时。”村民王建荣说,宅基地对农民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大家都在猜测谁跟村干部关系好,谁就能拿到这个指标,时间长了,大家心里都有怨气。
王绍弟的做法,撩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除了严格执行办事流程和信息公开制度,他几乎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发一段文字再配上几张图片,图文并茂地记录村里的点滴变化。村民们说,看看书记发的微信,就知道他每天在忙什么,亲近。
去年夏天,“三改一拆”在村里深入推进,王绍弟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重重阻力,他在朋友圈里发了多条微信,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处境和想法,得到不少村民的理解。
“真的不容易。”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经常看到书记去村民家里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同时,王绍弟还努力为村里一些住房困难户,尽力争取符合政策规定的权益。
王绍弟在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传递,让在外的村民也倍感亲切和放心。村民张佰中表示,只要为村里做实事,他很乐意捐款:“村子变好了,我们都有脸面把客人带到老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