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全民崇德 人人向善

  梁国瑞

  日前,杭州出台了道德模范关心关爱政策。对于道德模范,政府不仅保障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更在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法律援助等方面给予优待,以体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道德模范的尊崇和礼遇,形成“好人有好报”的鲜明导向。

  近年来,我们身边涌现出许多道德模范,其中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爸爸”黄小荣……他们的凡人善举,令这座城市熠熠生辉,让你我内心充满感动。

  好人须有好报,这是中国社会数千年来的朴素认知,也是我们眼下大力倡行“崇德向善”社会氛围的坚实基础。杭州在连续十年评选、表彰道德模范的同时,率先出台关爱政策,使出让“好人有好报”这一导向落地的“实招”。

  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不仅要靠激发每个人的良知,还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以确保“好人有好报”。伦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德福律”,认为“德”和“福”应该具有一致性,只有“德福一致”才能激励人们继续做好事。也就是说,当有人做了有“德”的事情,就要给他以好的回报,这样一来,“德”才能发扬光大。

  这种做法古已有之。在特别看重“身后名”的传统社会,对于功勋卓著的人,或是忠孝节义的典范,政府都会给予表彰,并用牌匾、牌坊、碑文、祠堂等形式固化下来,昭告乡人,让这些“德”的模范行为流芳百世。早在汉代,政府选拔官员就有“举孝廉”的方式,道德学问的精英、孝顺廉洁的表率,都可以得到特别的重用,获得提擢升迁的机会。

  运用“德福律”来激发公众道德善意、善举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也时有所见。有些地方推行“道德银行”,把个人为社会做的善事义举存入“道德银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由社会进行相应帮助;还有的单位引入“道德工资”,对有道德行为的职工进行物质奖励。

  此番,杭州以出台政策的方式,让有德之人受到足够的尊崇和礼遇,正是“德福律”运用的升级版。这一做法告诉全社会:道德的榜样,不仅不会无人问津,反而会成为政府和群众认可的“活的丰碑”、身边的榜样。

  愿这种尊崇和礼遇,将一颗颗德与善的种子,种入千千万万人的心中,成长为全社会的善意与德行。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全民崇德 人人向善 2015-02-12 3790738 2 2015年02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