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我们为什么会上火

我省医学家用现代科学阐释传统中医理论,入选“973”计划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金聪伟

  本报讯 年关近、工作紧,赶上天气连日晴好干燥,再加上一整天都待在开着暖气的室内,陆女士发现身体开始出现“上火”症状。她平时忙起来顾不上喝水,闲时又喜欢吃点花生、瓜子等炒货,早上醒来口干舌痛,嘴角还生了疮。

  从往年的情况看,春节前后,像陆女士这样“上火”的人不在少数。实际上,“上火”可能是许多中国人从小就熟悉的一个中医概念——眼睛发红、咽喉痛、小便黄、便秘、情绪烦躁等症状,都能让人想到:我“上火”了,最好赶紧吃点去火的凉茶汤药或者水果。

  然而,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系统地论述“上火”这一中医概念,并研究其机制、提出防治之道,却是一个长期未完成的工作。记者近日从省中医药管理局获悉,由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永升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火’的机理与防治研究”,正尝试使用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现代技术,帮助人们更加准确、深刻地认识“上火”。该研究2014年列入“973”计划,项目专项经费1500万元。

  “已有的研究告诉我们,“上火”既可以显示人体已经发生某些炎症性病变,也可以表明人的身体正处于亚健康状态,还可能是潜在疾病的一种反映。”范永升告诉记者。哈佛大学近年的一项研究提示,“上火”与发炎有关,而身体长期处于发炎状态,将会大大增加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和老年性痴呆等重大疾病的发病风险。

  这一看似常常能“不药而愈”的小症状,背后却潜藏着大量重要的健康信息,这促使科学家加快了对“上火”的研究。范永升领衔的“973”项目团队由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多个科研机构的专家组成,分成若干个课题协同攻关。

  这项研究目前尚在进行中。浙江中医药大学已与省体育局联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从上万名像陆女士这样经受过“上火”困扰的人那里收集信息,并从多家医院的病例中提取血液、唾液等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以期制订“上火”的标准。此外,科学家还将针对“阴虚”、“实热”两种“上火”类型,分别建立科学模型,研究其不同机理,并提出防治的方法。

  范永升表示,研究将可能证实关于“上火”机理的一些假说:如过度疲劳、过食炒货等可引发人体能量代谢紊乱,诱发黏膜免疫系统异常,从而表现为“上火”。此外,“上火”还可能与病毒、遗传等有关。

  专家认为,此项研究用现代科学阐释传统中医理论科学内涵,意义重大。研究将提出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上火”的方法,并有望通过预防“上火”来减少疾病的发生,有助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春节防上火

  1.饮食注意荤素搭配,以素为主。过多的肉食会影响人体酸碱平衡,导致上火。

  2.少吃煎炸炒的食物。春节期间大量上市的炒制瓜子、花生、山核桃等,多吃会上火。

  3.生姜、大蒜、辣椒、花椒、酒性热助火,过食容易上火。桂圆、荔枝、橘子等偏热的水果多吃也容易上火。

  4.娱乐适度,注意休息。疲劳致上火。注意气候变化,着凉会诱发上火。

  5.缓解上火症状,可吃甘蔗、梨、荸荠、白萝卜、藕等蔬菜水果。也可以喝金银花、菊花泡制的茶汤。传统药方“五汁饮”即由梨汁、藕汁、荸荠汁、麦门冬汁、鲜芦根汁组成,这些食物性味甘寒,有清火的作用。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我们为什么会上火 2015-02-12 3790825 2 2015年02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