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街”联合创始人兼CEO陈琪
时尚买手的生意经
本报记者 李倩
本报记者 李倩
“拨开关”3个字,一直被陈琪挂在嘴边。他说自己喜欢去创造一个系统,然后像开关一样拨来拨去地调试这个系统,看看能不能让它按照自己想象的去发展。
听上去轻巧地一拨,旁人看来却始终是大开大合一般的惊心动魄:2013年,蘑菇街从淘宝身边的知名“配角”转型为主角——从导购网站到女性服饰网购平台。
2014年“双十一”,蘑菇街的战绩为4.26亿元,当所有人都以为蘑菇街将继续沿着垂直电商平台的道路继续迈进时,它又在上周再次完成商业模式的“大变脸”——成为聚合每个人创业梦想的小店平台。
创业这件事,陈琪说得很简单:“这是能让我很high的事。”
最好的时代
“不是富二代,浙大计算机毕业,自己找的工作。工作了几年,把自己所有的积蓄投入到创业里来。我们这样很普通的背景去创业和发展,至少我觉得我能做到今天实现梦想,你能说这不是一个好时代吗?”陈琪的语速很快,“要创业的人可以无障碍地拿到大量融资,无论是浙商的或者国外的资本,有理想抱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在乎一个月只赚很少的钱,愿意实现自我价值出来闯一把,你能轻易地找到跟你志同道合的团队。”
1981年出生的陈琪,从浙大计算机系毕业后,有一段在淘宝上班的日子。2010年的2月,陈琪辞去了这份工作,跟浙大的同窗好友开始创业。为了创业,他卖掉了一套家里的房子。
一开始,蘑菇街是典型的导购平台。用户可以将自己在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看到的好东西晒出来。
2013年初,蘑菇街每天UV近400万,PV近两亿。作为一个专注于女性服饰的导购网站,从这里导入淘宝的流量已经十分可观,从淘宝平台拿到的每日佣金也能达到50万至60万元人民币。
但这也意味着“七寸”被捏在别人手里。2012年,淘宝开始收紧接口,蘑菇街的产品无法直接链接到淘宝商家。阿里在之后提出以两亿美元收购蘑菇街,陈琪拒绝了。
All in大平台
不能坐等。经过3个月的开发、招募商家,蘑菇街正式成为一个网购平台。
陈琪将这一次转型概括为All in。“我不是那种小富即安的人。我可以没有钱,但是也要做一件大事,我不能接受为了钱去做一件很小的事。而且既然要拉着一大群人去做事业,更要找一个足够大的市场。”陈琪说。
做导购背后有上百万的商家、几亿的商品款式。转型以后,对应的商家数锐减到几千个,供应量缩小了,这意味着可能会造成客户流失。
如何平衡丰富度和品质的问题,陈琪决定在这方面下功夫。平台宣告成立的同时,店主们就要满足蘑菇街的要求:所有产品均包邮,将货品寄到蘑菇街的库房进行质检,这是大而全的淘宝无暇去顾及的苦差事。
计划实施后,一批老员工“改行”去做质检,从市区里的写字楼搬到了郊区的仓库。店主寄来的货物要通过质检与买手两个团队的双重考验。同时,还有一个专门的商家服务部为店主解决问题——蘑菇街在规则建立的初期就要将商家服务部与质检等部门分割开。
去年6月,蘑菇街宣布完成新一轮超过两亿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
陈琪说,蘑菇街平台的重点不在于大,而在于有自己的一套玩法。开会时,他把一个最简单的标准放到台面上:如果能够消灭产品与图片不符的问题,就达到成功的一半。
聚合创业梦
现在再打开蘑菇街的APP,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与淘宝、京东、一号店等等平台都非常不同的电商。
“每个人的梦想,每个人想成就自己的动力,把动力聚集起来放在一个平台上向前推进,这是我们现在做的事。”陈琪这样定义最新一次的转型。
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在“双十一”期间,蘑菇街移动端的成交占比高达75%以上。而据蘑菇街官方透露,平时的移动端成交占比更是超过80%。
在陈琪看来,面对新兴的消费群体和新的移动端消费形态,仅仅将PC端的交易系统、商家商品与信息陈列的方式等搬过来,是远远不够的。7.0版本蘑菇街的变身,正是陈琪面对90后乃至00后更个性化的购物需求与移动端更碎片化和个人化的购物方式所给出的解决方案。
在蘑菇街APP首页,发布图片或者商品的相机按钮放置在中间最醒目的位置,提供人人都能当店主的最简易途径。与一般的电商平台开店、投放广告、买流量、产生交易的步骤不同,在蘑菇街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
“比如一个女生学过化妆,特别会穿搭,在传统的眼光里,会化妆爱打扮不是什么技能,不可以变成事业,但化妆确实是她的才华,这就是她的个人品牌。”陈琪向我们解释,有技能的“达人”或者“买手”可以在蘑菇街上发布更新自己搭配的服装、使用的化妆品,赢得粉丝关注、形成购买,而这种通过社交建立的个人品牌,会比一般的网店更重视自己的价值,“我老说我自己90后,觉得自己在价值观层面上跟90后更接近。我现在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是能够帮助很多人去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轻松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