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时评

国企岂能吃里扒外

  国企的现代企业之路仍未完结,我们在建立一个阳光、有效、可供监督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制度方面,有待作出刮骨疗毒式的努力。

国企岂能吃里扒外

  王玉宝

  在生意场上,如果一位职业经理人落下“吃里扒外”的名声,其职业生命也就离“呜呼哀哉”不远了。然而,岁末年初,“吃里扒外”这个词,被贴到了一些国企高管的身上。发出这张“标签”的,正是中纪委。

  2月5日、6日,中纪委相继发布针对中国联通、中国神华、中国石化等9个单位的专项巡视反馈情况,其中7家是央企。对中国海运集团,中央巡视组指出:中国海运一些领导人员及亲友,“有的开办私人公司,依托中国海运经营同类业务,面上干工作,底下揽私活,吃里扒外”。而在其他央企的问题反馈中,虽未使用“吃里扒外”一词,但其指陈的问题一点也不轻松,损公肥私、贱卖资产、利益输送、采购招标、工程建设、公款吃喝等方面的腐化堕落,可谓触目惊心。

  对国企腐败,以往个案式的曝光查处不鲜见。但如此大规模集中严厉巡视国企,相当难得。可见,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指针,有了新动向,令人欣喜。

  一般而言,私企老板会想方设法剔除团队中那些“吃里扒外”的人。但作为国企,为何如此大面积存在利益输送情形?中纪委的巡视反馈再次提示,腐败的病根,都在于权力监督的缺位。缺乏监督的权力,在官员手中,会形成权钱交易,在国企高管手中,同样会形成企业经营性的腐败。没有监督,一些国企高管拿再高的薪水,也喂不饱一颗贪婪之心。这也警示,自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后,时隔20多年,国企的现代企业之路仍未完结。我们在建立一个阳光、有效、可供监督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制度方面,有待作出刮骨疗毒式的努力。

  严格地审视国企管理,自然容易发现问题,这不意味着国企一无是处,但肯定意味着一轮更大力度的反腐行动,正在逼近国企。此前中纪委五次全会上习总书记掷地有声地警示:加强对国企领导班子的监督,搞好对国企的巡视,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管……这字字句句,力抵千钧。而王岐山同志在作中央纪委工作报告时也特别提到国企,强调要“实现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巡视全覆盖”。这可不是说着玩的。要知道,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令多少苍蝇老虎魂飞魄散!

  话又说回来,从企业内部讲,合理、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制度是关键。这好比是从企业内部摒除腐败的土壤,如此才能收到长久之功效。而从外部讲,常态化的国资监管体制同样亟待完善。这好比窗外的阳光,常来照一照、晒一晒,能杀毒灭菌。

  这些都需要国企改革观念和举措的革新、提速。如今,新一轮国企改革方兴未艾,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薪酬制度的改革、纪检组的派驻都在探索当中。而国资委更在探索国资管理体系的革新,尝试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特别是强化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对央企监督检查功能,强化国企财务信息公开。期待对国企的监督,不再是建立在道德自律上的空中楼阁。只有实打实的监督,才有持久的国企清廉。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3 国企岂能吃里扒外 2015-02-11 浙江日报2015-02-1100016;3787989 2 2015年02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