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宁波妇儿医院满足多样化医疗需求——

妇儿医院来了男病人

  开栏的话:新年说说新气象——过去的一年,各地为缓解群众看病难,加大民生投入,新成立、新搬迁了一批医院或院区,羊年即将到来之际,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前往探访,看一看那里的新医生、新设备、新技术等新气象,特别是新医院带给老百姓的新实惠。

宁波妇儿医院满足多样化医疗需求——

妇儿医院来了男病人

  本报宁波2月9日电

  记者 周松华 区委报道组 吴红波 通讯员 马蝶翼

  冬日暖阳,格外温暖贴心。今天,宁波妇儿医院北部院区的内科病房里,龚明浩的心情也很是舒畅。

  61岁的龚老汉,是江北区慈城镇龚冯村村民。2月初,因为突发高血压,住进了妇儿医院北部院区的内科特护病房。这一住,就是1个多星期。今天上午例行检查时,医生告知,他的身体恢复良好,明天就能出院,回家过年了。

  不光是龚老汉,在内科病房,记者遇到了不少男病人,他们无一例外地得到了医生护士们的悉心照顾。妇儿专科医院,居然收治成年男性患者?

  “大专科、小综合”,这正是“北院”的办医特色。

  面对记者的疑惑,北部院区护理部负责人胡静解释说,宁波妇儿医院是全省最大的妇科儿科专科医院之一,医疗技术实力雄厚。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场地、硬件等因素局限,医院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门诊天天人满为患,日均门诊量超过5000人次,住院部更是一床难求。

  为了缓解百姓看病难问题,2010年,宁波市卫生局与江北区政府共同出资5.5亿元,在慈城镇建起了妇儿医院北部院区。2014年初,占地面积达100亩、拥有各种先进诊疗设施的北部院区试运行,成为全市首个“一院两区”、实现所有诊疗信息共享的市级医院。2015年1月6日,在开放了小儿外科二病区后,床位数达350张,从而提前完成了北部院区一期运营目标。

  慈城镇地处宁波北郊,距市中心约有1个小时车程,且周边没有一家市级医院,老百姓看病很是不便,此外慈溪、余姚等地邻近的患者也有上大医院看病难的困难。“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转型的方向。”为此,开院以来,妇儿医院北部院区充分挖掘医疗资源潜力,除了开设妇科、产科、儿科、乳腺外科等特色专科外,还在北部院区逐步开设了成人内外科、中医科、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等综合科室。

  在门诊二楼的外科诊室,医生徐武能正仔细地为一名手臂受伤的男患者做着检查。徐大夫是宁波市第二医院的外科主治医师,可他到“北院”坐诊已经3个多月。徐武能说,为了支持妇儿医院的转型,弥补其成人内外科诊疗力量的不足,方便百姓看病,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李惠利医院等3家市级医院,都从各自的医疗力量中,抽调内科、外科各2名主治医师,轮流到“北院”坐诊,以老带新,帮助妇儿医院尽快增强综合科室的医疗力量。

  妇儿医院的转型之举,更是得到了老百姓热情欢迎,就医人数逐月递增。据统计,试运行以来,北部院区共诊治门急诊病人13.6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060人次,其中成年男性病人约占3成左右。慈城镇居民邬顺昌患慢阻肺多年,过去,由于慈城镇附近没有大型综合性医院,只要一犯病,他就得往市里跑,来来回回很是麻烦。如今,他成了北部院区的“常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市级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不但路程近,看病方便了,医院还专门为我建立诊疗档案,定期回访,十分暖心。”邬顺昌满意地说。

  做强“小综合”的同时,“北院”在专科领域办得更有特色。“北院”根据自身专科特长,先后开设了面向儿童肾脏疾病诊治的小儿肾脏科,服务高龄、高并发症产妇的高危妊娠门诊,专门指导二胎妊娠的再生育咨询专家门诊等临床特色专科,满足了老百姓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需求。

  在院区,记者还看到了一幢独立的3层小楼,这里是“北院”专门开设的小儿感染科,共有56张床位,其中重症监护床位6张,配有呼吸机、控温毯、除颤仪等先进的急救设备,每个病房还配备了新风和空气消毒系统。

  “过去,由于硬件限制,妇儿医院一般不收治传染病患儿。可如今有了专门的儿科感染楼,采用封闭式管理,既充分发挥医院的儿科诊疗技术专长,又避免了与其他病患的交叉感染。”小儿感染科负责人许会卿自豪地说,截至目前,小儿感染科共诊治患儿7000余人次,其中成功抢救了10多名手足口病、乙型脑炎、水痘脑炎等危重症患儿,如今不少舟山、台州等地的传染病患儿慕名前来。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妇儿医院来了男病人 2015-02-10 浙江日报2015-02-1000007;3787604 2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