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老家

云上周安,绝唱千里外

  推荐老家:松阳周安村

  推荐人:杨卫中、徐建中

  周安,海拔1030米。

  松阳县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从玉岩镇沿谢玉公路行至周安坑口,溯流而上至源头,蓦然回首,众山皆脚下。一座山峰挡住视线,峰尖下层层梯田将周安村怀抱。如此开阳之地,户户立于房前皆可阅尽群山无数,可谓:户纳百山,眼观千里。

  有山有田有水,远离闹市。村里以吴姓为主,男性中除少数外村入赘的翁姓、叶姓,没有其他外姓迁入,村民都是同根同宗。

  据记载,宋天圣二年(1025年),始迁祖吴驮从台州仙居迁徙于此,开山造地,依山建居,近千年的繁衍生息,吴姓家族逐渐兴旺,终成村落。

  吴姓子孙安居乐业,荷锄耕耘为农,半农半戏从艺,也有经商入仕者。今年93岁高龄的吴昌由老人是村里的寿星,也是村里的文化人。他的父亲吴必荃早年在玉岩村经营杂货店,后来当起了树客,收购玉岩木头并编扎成木排,沿水路到青田、温州出售,并在青田设立商行,富甲一方。

  吴昌由老人现在居住的房子就是其父当年所建豪宅之一,虽显败落,但房梁、窗棂、牛腿上的木雕依然精美。最让老人自豪的是,清乾隆年间,其祖上吴国玟公官至武义县正教谕,辞官回乡后,建了三幢大院,幢幢相连,气势宏大,曾有“窗开七顷田”一说,后毁于一场大火,如今能看到的只是遗落在路边的石门槛和桅杆石。

  高山也出艺人。周安村是松阳高腔这一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之一。以当地方言官话为舞台语,表演粗犷古朴,音乐高昂婉丽。地方特色浓郁的松阳高腔,在这云雾缭绕的高山之巅,通过口口相传从元末明初一直流传至今,在浙江八大高腔中自成格局,被誉为“戏曲界的活化石”。

  农闲时节,村里的高腔艺人有半年时间外出演出,乡村如有新建戏台,开台仪式非请高腔班首场演出不可,平时,村民也以高腔传唱为娱,时不时房前屋后、巷头巷尾会飘出几声高腔,给清净山村平添了不少生气。

  松阳高腔现已传承到第24代,今年83岁高龄的吴承俊现已是唯一健在的新中国第一代松阳高腔艺人,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阳高腔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如今20多人组成的业余高腔剧团仍活跃在乡村舞台,演绎着繁华落尽、洗尽铅华后的美丽。

  这里的房屋都是黄墙黑瓦,像一张饱经苍桑的老脸。一幢幢泥土房顺着山势排列,村里的路横竖相交,石阶相连,曲曲折折,路面颇为原生态,铺着的石块大小不一,不曾人工打磨,棱角犹在,谈不上平整,只是表面被屐履磨出了光亮。

  行走在村中的石头路,几座建于泥土房丛中的大宅异常醒目,高高的马头墙,当年的白粉墙满是斑驳。虽然经历了岁月洗涤以及时代更迭,仍然显露出大户人家的威严与骄傲。

  周安村是宁静的,远离闹市少了喧嚣。尽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们依然守护着祖先留下的这份家业。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老家 00020 云上周安,绝唱千里外 2015-02-10 3783107 2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