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乐活人居·焦点

高科技含量的交通配套

  高科技含量的交通配套

  (上接第1版)

  水路是古代的交通命脉,中国历史上很多城市都是因水而兴因水而衰,可见交通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性。在现代城建中,交通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钱江世纪城的交通配套,可以用“极度奢华”来形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几乎任何一种现代高科技的交通形式,都能在钱江世纪城找到。

  2010年12月建成通车的庆春路过江隧道,首次拉近了钱江世纪城与钱江新城的时间距离。此前钱江世纪城前往一江之隔的钱江新城,若绕走三桥前后需半个多小时,走庆春路过江隧道只需要五六分钟。

  当然,考虑到钱江世纪城未来集聚的人口数量,仅仅一条过江隧道是不够用的。位于三桥和庆春隧路隧道之间的青年路隧道,目前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批。该隧道建成之后,将成为庆春路隧道之后的又一条过江主干道,大大方便自驾车穿梭钱塘江两岸。

  作为未来的杭州市中心,钱江世纪城自然少不了地铁。2014年11月,杭州地铁1号线东南段正式开通,这条地铁线穿过钱江世纪城,将钱江世纪城和钱江新城用一种比过江隧道更便捷的交通形式联接在一起。从钱江世纪城站到钱江新城的钱江路站,用时仅3分钟,两地真正实现无缝对接。而在本月地铁4号线一期开通之后,从钱江世纪城出发搭乘地铁2号线换乘4号线和1号线,就可迅速前往市中心以及下沙和临平。此外,预计将于2018年底通车的地铁6号线,也将在钱江世纪城设立站点,实现与地铁2号线换乘。

  当这些交通规划一一落定之后,可以说昔日的钱塘江将不再是交通的障碍,而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景观带。

  超高起点的城市规划

  相比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的发展起步晚,虽然丧失了先发优势,但在另一方面,钱江世纪城在城市规划方面完全可以借鉴本地和外地一些城市甚至是国外一些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更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及人口产业布局,来打造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根据规划,钱江世纪城拥有超一流的城市配套,足以支撑起其作为未来市中心的城市地位。比如,正在建设中的奥体中心,是一个集体育健身、会展、博览、商贸、商业、休闲、购物于一体的超大城市综合体,有3万平方公里,坐落于钱江世纪城,包括国际博览中心、“杭州之门”等多个地标建筑。

  此外,钱江世纪城还将导入更多一流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比如,钱江世纪城小学建设方案已敲定,今年开工建设;杭二中分校、崇文实验学校等名校也已确定入驻;省妇保也将在钱江世纪城开设新院区,占地面积是老院区的5倍。这些优质资源的导入,对于原先几乎一穷二白的钱江世纪城而言,几乎是一种翻天覆地式的新变。

  当然,我们也有更多的理由期待,钱江世纪城的规划者,完全可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避免一些城市在快速建设发展过程中容易走的弯路。比如,缺乏产业支撑而造成的空城现象,商业综合体快速扩张引发的过剩危机。同时,钱江新城高起点的城市规划,也有利于去除老城区交通拥堵、车位短缺、雨水管道落后等“城市病”。从这个意义上说,钱江世纪城或许比钱江新城更值得期待。

  同城并轨的历史机遇

  1月5日,杭州市宣布萧山余杭与主城区全面并轨,今后萧山余杭市民将享受与杭州主城区完全一样的“市民待遇”。这对已处于价值爆发期的钱江世纪城而言,无疑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从过去萧山的一个郊区,跃升为杭州的市中心,钱江世纪城实现了惊人的历史跨度,大有“土鸡变凤凰”的情节。不过,即便钱江世纪城已被定位为杭州市中心,但在萧山全面并轨杭州主城区之前,要吸引主城区的杭州人前去购房,恐怕还有一定的现实难度。一直以来,杭州户口与萧山户口有较大差别,即便钱江世纪城的房价要比主城区便宜不少,多数主城区的杭州人还是不愿意去钱江世纪城置业。

  萧山全面并轨主城区之后,由户口差别造成的樊篱也因此被打破。作为未来市中心且房价处于低位的钱江世纪城,人们没有理由不去置业或者投资。即便放眼整个杭州市区,钱江世纪城16000-18000元/平方米的住宅单价,也仍然是杭州置业门槛较低的板块之一。正因为如此,钱江世纪城未来几年,将进入人口迅速导入期。大量的新杭州人会基于钱江世纪城的合理房价以及未来预期,选择此地安家落户。

  相对于商业项目,目前钱江世纪城的住宅楼盘房源较为稀缺。2013年钱江世纪城仅出让过2宗宅地,2014年也仅出让过1宗宅地,目前的在售住宅楼盘主要有顺发·江南丽锦、金昌·春和钱塘以及滨江·金色黎明,相对其他板块而言市场压力并不大。这对开发商而言意味着,钱江世纪城的投资空间远比其他板块大。


浙江日报 乐活人居·焦点 00022 高科技含量的交通配套 2015-02-10 浙江日报2015-02-1000008;浙江日报2015-02-1000009;浙江日报2015-02-1000010;浙江日报2015-02-1000011;浙江日报2015-02-1000012;浙江日报2015-02-1000013 2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