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乡村·老家

安吉夏阳村才子归来兴办年俗节——

借一场市集,重回故里

  核心提示:费孝通曾在著作《乡土中国》中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把红纸包裹着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这是多数中国人的故土情结。靠土地谋生的父辈们明白泥土的可贵,而那些远离故土外出闯荡的人,时常牵挂的便是这泥土之上的山水、故人和童年。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构成了一部渴望出去,又期盼归来的迁徙史。如今,他们或功成名就,或寻常普通,却因故乡,回来了。

  本报见习记者 李文芳

  通讯员 龚晓云

  从孝丰镇一路往西,经204省道、李赋线过赤坞,看到一路的竹海微黄。打开车窗,在窸窸窣窣的风声里闻到赋石水库清凉的水气,开车沿着526村道不知转了多少个弯儿,鲍锦库又回到了夏阳村,这个生他养他的故乡。

  “小的时候每天看到的便是这竹海、清溪,看得都麻木了;直到离开夏阳,才知道夏阳的美早已在心底,根深蒂固。”

  大山深处的安吉县孝丰镇夏阳村,依托山水的馈赠,形成了一幅修竹映湖的乡村风景。竹海、山石之间,仍保留着古朴的种养方式,以野菜糠皮喂猪、草木灰追肥,背起镰刀锄头便是一天。

  此时回家,鲍锦库专门赴一场网罗夏阳村所有美食、土味儿的集市,更是赴一场夏阳人集体的盛会。

土味:

联结味蕾与乡情

  2月1日这天,天刚蒙蒙亮,周大爷就将自己养的几只土鹅和土鸡,还有一些自酿的米酒往农用三轮车上一装,开到夏阳村村委广场,赶这场“农夫集市”。

  许是东风迎新岁,瑞雪兆丰年。8时刚过,漫天的雪花洋洋洒洒飘落起来,裹在八卦山顶的竹海之上,铺在夏阳老农刚杀的年猪腿肉上,穿着红色马甲的小小志愿者穿梭在人群中分发着村里的宣传页,集市的火爆丝毫不减。

  夏阳老乡现场自制的手工豆腐,将石磨摆将上来,客人们可亲手尝试老式磨豆腐的新奇;刚宰的羊羔铺在案板之上,鲜红的肉色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询价;在一旁的夫妻档自酿的米酒卖出了一壶接一壶;土鸡蛋、土鸭蛋在集市里走俏;现煮的农家菜冒着腾腾热气,香味扑鼻……

  不到晌午,周大爷就卖出了几只家养的竹林鸡,120元一只,客源不断。鹅太大不好拾掇,拿来的几只鹅问的人多买的人少,不过周大爷自信满满:“自家养的好东西,不愁卖,卖不了自己吃,也是划算。”

  这是一场由夏阳村外出的大学生和村民策划的集会,全村老少妇孺皆参与,吸引了上海、杭州等地的城里人。城市与乡村,在土鸡土鸭的牵线下,在夏阳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让城市人了解乡村,更把乡村的味道带到城市。

  刚回来的鲍锦库更是忘不了这里的土味儿,那是家的味道。临到午饭,鲍锦库和几个外出的夏阳人一起到老乡家吃饭,大伙像吃年夜饭一样围坐在桌边。自制的霉豆腐、萝卜干,家养的土猪肉,山上的红笋与酸菜一道与熏肉熬制的锅仔,库区边上生长的稻米,这一桌子菜让鲍锦库忆起曾经与这里的山水互亲。

  一小撮土法炒制而出的野山茶,细细碎碎地铺在杯底,用赋石水库上游之水泡制,抿上一口,是城市里尝不到的味道。外出打拼20多年的鲍锦库,如今已是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回到故乡,是他最惬意的时光,吃上一口腌菜,喝上一杯山茶,味蕾上,便是整个故乡。

闯荡:缔结城市与故土

  夏阳村,除了枕水傍山的秀美环境,更因盛产“才子”而为人所熟知。村委会门前的回廊边上,红色的“才子村”三个字似在诉说这个村庄近40年来的变迁。1000多人的小村庄,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有140多人考取各类大专院校,其中还有两位院士,诸多名校校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辈们很少离开大山。然而,外出求学,却成了许多年轻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那时的夏阳村,道路不顺畅,去县城读书要翻山越岭3个多小时,交通不便让村子与外界隔离。

  走出大山,成了许多年轻人内心的渴望。恢复高考后,章义龙和弟弟成了村里第一批走出去的大学生,从那时开始,夏阳村的年轻人通过高考,开始走出这片土地,一代接着一代。

  遵循着外出求学的理念,1985年出生的朱道伟考上了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毕业后便待在了上海,开了一家瑜伽馆做私人教练,还拿到了上海户口。但是,繁华的都市生活并没有拴住朱道伟的心,相反,却让他更加思念故土,想要回乡发展。

  由于夏阳村位于赋石水库库区上游,环境不容破坏。至今,留在家里的乡邻更多的还是靠毛竹、板栗为生,与山林、泥土为伴。

  也正是这片故土,未被工业的洪流侵蚀,也未受农药化肥的浸淫。家养的鸡在竹林里觅食,80多幢老式白墙黑瓦的土坯木房星星点点散落在竹林深处。

  朱道伟想让依靠这山水的夏阳人富起来。刚拿到上海户口的他决绝地办理了“非转农”,把户口又从上海迁回了夏阳。“我想做一个桥梁,一头连着夏阳,一头接着城市,用‘社区支持农业’(CSA)的理念来发展村庄,点对点地完成农户与城镇居民的沟通与交流。”

  CSA理念的主要内容是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2013年12月,朱道伟将夏阳村的5户人家作为蔬菜供应点,瑜伽馆的20名会员成为了第一批消费者。每周朱道伟都要往返于上海与夏阳之间,一盒土鸡蛋,10斤应季蔬菜,一份120元左右,20份,农户稳赚。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朱道伟发起了这场农夫集市,尝试将“社区支持农业”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故土与城市缔结,财富与信任缔约。

还乡:掺和泥土与理想

  夏阳有山,名八卦。登顶,脚下有巨石八块,可一览竹海;夏阳有湖,名赋石,乃“浙北第一库”,潺潺溪水滋养着竹乡人;夏阳有竹海,漫山遍野;夏阳有笋,春笋食其味、冬笋尝其鲜,水笋食其清,红笋食其脆。

  村道沿着水库支流一直向北延伸,依次经过小杭垦、白虎山、夏阳、杨树垦、徐茂甘五个自然村。这些山水,是外出夏阳人的集体回忆。

  章义龙记得他七八岁便在八卦山走山,鲍锦库时常追忆在溪水里抓野鱼,朱道伟怀念在像石船一样的山石上垂钓的日子。

  而这些记忆的碎片渐次被现实的改变敲打。壮劳力的出走,乡村的凋敝,风土人情的变迁,让这些归乡的人决定找回从前田园牧歌式的故乡。所以,他们回来了,45位各行各界的游子,应着这场农夫集市,共同商议夏阳的未来,探讨如何维护夏阳人世代而栖的土地和风土人情,重拾荒废的土地,重建废弃的小学,让老旧的工艺重现,让留守的人们富裕。

  甘地曾说,就物质生活而言,我的村庄就是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庄。在泥土里摸爬滚打一辈子的人,依然希望远方的孩子们生活富足,而对那些游子们而言,村庄是他们永远的记忆,掺和着爱与泥土,质朴与乡愁的归宿,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返回故土,谋求发展。

  童仁高一家人还住在老房子里,房子位于竹林深处,需走一条土山路。他的两个女儿都在外求学,他们希望孩子能走出去,到大城市里打拼。

  朱道伟时常往返于上海与安吉之间,近日,他联系了老手艺人童老伯,想让他重拾磨豆腐这一活计:“这些东西在城里,可金贵得很。”

  接下来,朱道伟还要将更多的农户纳入私人菜园的行列,还将利用农民闲置的老房子和空余房间开辟民宿,利用现有的林地开辟农耕体验园,利用现有的道路、山地、农民干活路线开辟徒步、骑行路线……

  没有故乡的人寻找天堂,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所幸,我们还有一个故乡——夏阳。”朱道伟在他的朋友圈写下这句话,内心充满敬畏。

  入夜,院中生上一堆炭火,与乡邻在赤红的火堆里烤上一块糍粑,那香味儿,怕是许多夏阳人脑海深处的共同回忆:“出门千般好,不如早还乡。”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老家 00018 借一场市集,重回故里 2015-02-10 浙江日报2015-02-1000010;浙江日报2015-02-1000011;浙江日报2015-02-1000014;浙江日报2015-02-1000013;3781361 2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