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美丽乡村

回家过年

  提笔时,我曾为“回家,过年”还是“过年,回家”的标题取名,着实伤了脑筋。后来突然想到,每逢年关时,父母总在电话里紧紧“逼”问——“你什么时候回来过年”,于是便想,应该是“回家,过年”更为妥当。

  当然,我对标题如此纠结,并非本性如此。若仔细拆文解词,或许就会发现,“过年,回家”,是种因果关系的选择,为了过年而回家,多少有些被动的含义;换作“回家,过年”,是种肯定的心愿表达,期待早日与父母相聚、吃顿团圆饭的心情,流露不已。

  回家,过年,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是春运大幕拉开的动力源泉。它所包裹的浓浓亲情,是无数在外工作者难以割舍的情怀。而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转变,很多人不再选择回家过年。

  大概是一周前,从某汽车电台里听到,一个关于“今年春节是否回家过年”的讨论:

  有人说,他想回家过年,可单位要加班3天,假期都打碎了,时间太紧,没法回家;

  有人说,回家过年多老土,她要和朋友去旅游,去享受人生,让这个假期的价值最大化;

  有人说,我是个剩女,每年回家,都要被亲戚围着问“有没有男朋友”,实在烦恼,所以干脆不回;

  最终,有个低沉的声音说道,不回家过年,可找千万种理由,但回家过年,理由只有一个,就是陪陪父母。就像《常回家看看》里唱的:“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就在这时,电台插播进了广告,我几乎断定,这是节目编导有意为之。

  或许还沉浸在这个讨论的余音中,我想到2007年有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名叫《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首歌曲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故事:

  2006年春节,连续两年没有回家过年的音乐制作人陈晓龙,在送走女友回家之后,在北京独自度过第一个春节。他茫然地躺在床上,看着有关春运的报道,脑海里浮现父亲略带弯曲的背影,和父亲在电话里无奈低沉的自语“哎,人老了,见一面少一面”。一种莫名的沉重在心头浮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歌曲框架,瞬间从心底窜了出来。

  有人说,年很难过,事业不如意,经济不宽裕,对象没找到,回去见父母和乡亲,会很尴尬。可是,我们可能忘了,家,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让你不必介怀得失与成败,不必在意腾飞或失意。如果回家的路,走得如此艰难,你又如何企求,迈好通往世界的未知之路。

  眼下,离除夕只有8天时间,本报“美丽乡村”周刊在此呼吁,希望读者能够马上开启“回家过年模式”——

  1.打电话告诉父母,你今年回家过年;2.赶紧买好车票,适当备些礼物;3.准时回家,别让父母翘首空等。无论春风得意、衣锦还乡,还是暂遇挫折、内心恐归,抑或路途遥远、长途跋涉,今年,选择回家,与父母团圆吧。

  另外,我们有些嘱咐,希望你能放在心头:

  1.耐心听父母跟你说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不要打断他们。

  2.在父母面前别生气,你的表情直接牵动着他们的心情。

  3.陪伴父母上街,帮他们拎东西,出去玩时带上他们。

  4.父母说了不该说的,即使过于“迂腐”,你也不要不屑一顾。

  5.给父母讲讲外面的世界,不要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至少他们想听你说。

  6.多陪父母待一待,同学会什么的,往后挪挪。

  7.千万别当低头族,否则回了也是白回。

  8.回家过年所见所闻所思,刷到朋友圈的同时,请同步传给“老家”(微信公众号:zjrbmlxc),或发送邮箱:laojia10000@163.com。

  回家,过年,走起!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17 回家过年 2015-02-10 3779221 2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