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十年还债不了情

  记者 斯信忠

  通讯员 王樱霓 詹晓霞

  本报讯 平时省吃俭用,买两三元钱一斤的廉价酒解瘾,今年60岁的赵长招,打工赚钱为的是还债。

  老赵是玉环县芦浦镇井头村人。10多年前,妻子身患重病,亲戚、邻里得知他家困境,主动捐钱、借钱,不识字的他请人一一记下,牢记在心中。10年来,他每天起早贪黑打工赚钱还债,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诚信。

  赵长招的性格,有着海岛人特有的质朴、诚实。上世纪70年代,他经人介绍与本镇的一位姑娘结婚。尽管生活过得艰辛,但两个儿子的相继出生,还是给这个小家添了不少欢乐。

  但从1994年开始,赵长招妻子的身体就出现不适,常年看病、吃药、打针。温州一家医院说做手术需要几万元钱,已欠不少外债的老赵,无力负担费用。获知老赵家的境况,熟识的和素不相识的好心人送来了钱,100元、200元、500元……六七万元救命钱,使赵长招感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004年,妻子终因病重去世。赵长招说,虽然妻子走了,但这些好心人的恩情他不会忘记,他要赚钱还债。

  10年来,赵长招每天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打工赚钱。只要有点积蓄,赵长招就会先把账还上,他总觉得欠别人的情太多。如今,还账簿里的名字后边,几乎打满了代表已还钱的“勾”。

  当年,村民林世文送给老赵300元钱,去年6月,赵长招还钱时,林世文坚持不收。但在赵长招“强硬”的态度下,林世文只好收下。

  时间过去久了,不少当初捐款给赵长招的人,也忘了有这么一笔钱。“我还钱时,他们说‘你欠我什么钱?’我说以前妻子生病时,你们给的。”赵长招说。

  老赵吃的差,住的也差。在井头村老街,父子三人“蜗居”此处多年。2009年,村里分了宅基地,他建起了两间小平房,两个儿子一人一间。前年,在亲戚的资助下,又建了一层。现在老赵住在新房的后面,屋内采光不好,一张床、几个柜子,就是全部家当。儿子看到父亲还债,也不时接济,送来吃的、穿的。

  赵长招的还账簿,写着近百个名字,少的两三百元,多的几千元,最大一笔7000元,加上先前借的款项,共负债十多万元。

  “他们都是好人啊,在我最困难时资助我。”老赵说时眼里充满着感激。他说欠下的账现已基本还清,这下感到轻松多了。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十年还债不了情 2015-02-09 3785138 2 2015年02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