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京岸村老人食无忧——
免费午餐,为你点赞
记者 沈吟 县委报道组 叶圣义
谁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永嘉县桥下镇京岸村就有。
去年11月底,京岸村的爱心食堂开张,地点就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村里60岁以上老人,每天可以来这里享受免费午餐和晚餐。
现场:饭菜飘香
开始听到免费吃饭的消息,92岁的老人卢弟娒也是半信半疑。现在,她每天都来食堂吃饭。“我一个人住,以前烧一个菜要吃上好几天。现在这里不花钱,而且人多热闹。”老人乐呵呵地说。
记者看到,上午11时不到,30多位老人陆续来到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人们一边晒太阳聊天,一边等待开饭。
食堂的白板上,写着当天的菜单。中饭:红烧五花肉、清蒸子梅鱼、美味鱼饼、番茄炒鸡蛋、肉丝青菜、排骨萝卜汤。晚饭:红烧鱼块、油焖小鸡腿、豆干丝炒芹菜、香煸白菜、木耳肉丝汤。
享受这些丰盛的菜肴,老人们并不需要支付饭钱。
村老年协会会长吴益云介绍,京岸村有27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86人,空巢老人较多。虽然在外地的子女也愿意接老人出去住,但是很多老人宁愿留在村里。
筹建初期,吴益云等人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京岸村一直有敬老爱老的传统,这次,针对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低保户等,开一个免费的爱心食堂,把好事做到底。
一开始,有的老人碍于面子,并不愿意来,最初只有十几人就餐。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把这里当成了家。
背后:爱心涌动
免费食堂的开张,离不开一股股爱心力量的支持。
得知村里要开爱心食堂,大家纷纷捐款捐物,最大的一笔爱心捐助1万元。有人捐桌子,捐椅子,捐大米。村民陈秀华则买来了餐具、保温盒和厨房设备,“大家一起努力,把村里的免费食堂长期办下去。”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厨房里,围着印有“京岸义工”字样围裙的黄春燕正在忙碌,这已是她第5次来食堂帮忙了。这一天她和同伴早上8时去买菜,洗菜烧菜一直忙碌到老人吃完,打扫干净,还要给不方便出门的几位老人送饭上门,几乎整个白天的时间都花在了爱心食堂。但黄春燕觉得很有意义。“一听到办免费食堂需要志愿者的消息,我就报名了。谁没有老的时候呢?来这里献爱心,好事。”
和黄春燕一样想的热心村民共有52人,他们分成了17组在爱心食堂轮值。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志愿者吴秀花,已经74岁了。“虽然我的年纪不小了,但身体挺好。家里人也支持我过来帮忙。”吴秀花说。
吴益云最初担心,大家的服务积极性不高,没想到一宣传,会有这么多人来。“现在人手足,大概半个月轮到一次,大家也都可以接受。”
模式:能否长久
京岸村老年食堂里,每位老人一天的伙食标准不少于10元。一个月下来,食堂的运营成本超万元。
那么,仅仅依靠爱心村民自发出钱、出力、出物,这样的善举能坚持多久?记者心存疑虑。
对于后续运行的经费,吴益云也在谋划。他给记者算了笔账。“爱心食堂估计一年的费用约13万元。食堂开起来时,我们收到了两万多的捐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如果能评上5A级,能获得县里4万元补助,我们也会努力争取其他方面的支持。”吴益云和村两委正在联系京岸村在外经商的爱心人士。“比如在上海经商的,还专门成立了慈善联谊会,他们也表达了捐款的意向,等春节时他们回来,我们再洽谈。”他说,村两委也将提供一些支持。
“资金筹集的难度有,但最重要的是大家要齐心协力,做好一件事。”吴益云说,“接下去我们还会继续扩展志愿者队伍,已经又有不少人表达加入的意愿了。”
温州市老龄办副主任陈光富表示,全靠爱心维持的模式,并不现实,虽然能解决一时之需,但不能维持长久。关键还是需要企业介入,做一些有偿服务。同时,村两委也要积极发挥作用,利用村集体资产进行补助。他认为,企业、慈善、村两委共同介入,才是让“照料中心”长期持续运转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