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义乌外商调解员懂三国外语

“老外娘舅”活跃城乡

  本报讯 (通讯员 应元亮 蒲国富) 2月3日,央视新闻联播《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栏目播出了“义乌的老外调解员”,来自塞内加尔的苏拉作为义乌涉外纠纷调解员,热心调解着一桩桩跨国纠纷。

  苏拉熟悉法语、英语、阿拉伯语和汉语,是个热心肠。在义乌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像苏拉这样的外国“老娘舅”有12位。这些被聘任的外籍义务调解员,都是来自世界12个国家和地区的诚实守信商人。虽没有一分工资和福利,但他们总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一年多来已经成功让126起纠纷顺利和解,涉及金额1337.91万元,协议金额533.44万元。

  在义乌,随着外贸业务不断拓展,不少商户与外商做赊账生意,由于沟通困难等原因,有时难免会出现涉外矛盾纠纷。

  2013年,义乌成立了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了一支由12个国家外商参加的“联合国涉外纠纷调解队伍”。外商调解员须懂3种外语、熟练讲汉语普通话,并需符合诚信经营、助人为乐等选聘条件。

  “老外参与调解提高了涉外纠纷当事人的信任度,我非常信任他们。”外商穆罕默德在一场贸易纠纷得到成功调解后,感到很满意。

  “调解是在相对友好的氛围下进行的,成本很低,调解过程中可以用幽默的语言等方式缓和双方的对立情绪,这使得调解的成功率非常高,很多纠纷双方经过调解后依然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苏拉说,一旦遇到涉外纠纷,外籍“老娘舅”就会及时介入,当好“传话筒”的角色,最终促使一起又一起涉外纠纷得到化解,用心架起中外客商之间的“沟通之桥”。

  在调解过程中,涉外调解中心不断完善“检调结合制”,创新推出“调解合议机制”,规范涉外调解机制,使涉外调解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这些都增强了调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涉外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委会主任陈津颜说,涉外纠纷走法律程序比较复杂,通过调解可有效化解各类涉外纠纷,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老外娘舅”活跃城乡 2015-02-06 3783073 2 2015年0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