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智搜

活力“金”江干,
精准打造人才“钻石”版

杭州江干区以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纪实

  一年引进了包括 “国千”“省千”在内的各类人才15000余名,这是个什么概念?对于户籍人口仅38.8万的杭州市江干区来说,相当于一年时间,每26个居民中又增加了一个人才。

  就在今年元旦前,浙江智谷人力资源产业园正式被认定为国家级产业园。这又是个什么概念?对于已经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江干区来说,现在第一次拥有了人才专项国家级产业园。让人感佩“江干速度”的是,这个产业园成立了仅一年,距离授牌省级产业园,还不到一年。

  事实上,在江干区采访,可以看到这样典型而有分量的例子很多,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落户,人才“东西南北中”五大平台建设,成功承办中国(浙江)人力资源博览会,一举在全国打响“智谷”品牌……大量的人才,大量的项目,大量的创新,正有力推动着江干经济转型升级,优质快速发展。这一切印证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号称“金江干”、杭州接轨上海“桥头堡”的江干区,经过数年精心谋划,精准打造人才“钻石”版,无论人才环境、政策、服务,人才建设成绩,还是以高层次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势头,都已大步跨越,空前迅猛。

  精准打造环境——

  优了更优

  从硬环境上看,江干确实好。江干天生具有很多国内城区、甚至杭州同城兄弟城区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因濒临钱塘江,又处于杭州大都市地理中心,就有了“金江干”美称。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心区,江干有着独特的区位和城市交通、现代产业、城市空间和公共服务等优势。

  江干汇集了高速公路、高铁、轨道交通、航空等各种现代交通方式。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汽车客运中心,沪杭、杭宁、杭甬、杭黄、杭长等5条高铁汇聚江干;有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杭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地铁1号线、2号线和刚开通的4号线,均以江干为中心向外辐射;全国最大的机场之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就在二十分钟车程外的地方……便捷的交通,为在江干的创业创新活动提供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独特的城市交通、现代产业和公共服务等优势,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才创业创新的需要。

  当年荒芜土地上建设起来的钱江新城,如今已是江干区最为“金光闪闪”的形象代表,日趋成熟的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集行政办公、市民活动、金融、商业以及民营经济总部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穿行在密密林立的超高层建筑间,让人恍如置身上海陆家嘴,不但引来了来自全国各地无数的观摩、考察、学习者,更让大量的人才和项目生发巨大向往和梦想。

  楼宇经济的强弱,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地的人才集聚度和人才吸引力。江干区的一组数字是这样的——楼宇总量超过500万平方米;未来3年,将再建成约500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楼宇。届时,全区楼宇总体量将达到杭州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在这样的“广阔天地”里,人才是驰骋,而不是腾挪。

  不得不提的是钱江金融城。这座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金融城,才是真正的杭州陆家嘴。11幢金融、总部大楼,近百万平方米的建筑,“全国股权投资聚集区、浙江省财富管理中心、一站式金融业务平台的定位,将引入的外资银行、证券、保险、互联网金融等机构”,使得江干区的这个金融城,“将接手杭州乃至浙江金融发展的第二棒”。

  硬环境够硬,软环境够软。江干区正式启动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始于2011年。

  根据这一“含金量”颇高的计划,凡被列入区“百人计划”的人才和团队,江干区将在创业、安家及企业吸纳人才方面进行扶持。其中,自主创业企业最高将可获得5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和项目资助资金,以及3年最高5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房租补贴;对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良好、流动资金暂时不足的企业,给予两年内最高500万元银行贷款的全额贴息;对引进的创新人才,给予最高60万元的安家补助,并对吸纳人才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等;对特别突出的创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上不封顶”的政策。不仅如此,对首次创业3年内失败的,经专家评估后再次创业的,江干区还将再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并帮助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创业失败者再次创业。

  江干区每年拿出5000万元,专门设立“百人计划”专项资金,以保证扶持力度。

  当然,“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仅有好的资助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种更细的配套政策,形成全面、综合、立体的人才政策体系”。江干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这样说。据他介绍,江干很快就拿出了这个“全面、综合、立体”的人才政策体系,而且,几乎每一年都在修正、增减、完善,以适应甚至超前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而这一过程,就是“软了更软,优了更优”的过程。

  精准打造平台——

  高了更高

  在江干,有一个让国内很多城区羡慕的优势——发展空间, 以万亩计可供出让的土地,是江干人才发展平台的坚实基础。对人才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东西南北中”五大平台,就建立在这万亩土地之上。在这个土贵如金的年代,谁敢像江干区那样,豪气干云地说“只要你来,我这里就有大块的地供你创业”?

  作为“大地主”的江干建起的五大平台,果然非同一般。“东”,即是以东方海创园为核心,整合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东方电子商务园、绿谷·浙商创新发展中心等资源,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引进培育力度,打造东部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平台。

  颇有“大地主”特色的一个例子是,江干区挥动大手笔,划出一大块地,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该园如今已成为新兴产业项目的科技研发中心。地处市中心,各种条件之好,很难找到可比者,对在杭州的几十所高校、对全国各地的人才们,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去年,这个科技园4万平方米科技楼甫一亮相,一时人才盈门。

  以钱江新城特色楼宇创业创新为核心的“南”平台,重点建设以文创产业为主的新传媒产业大厦、以中高端金融产业为主的资募大厦、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互联网大厦等一批特色楼宇创业创新平台,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智谷·教育培训广场在江干区“西部”。江干以此为核心,打造西部人才服务和人才综合素质提升教育培训平台。

  北部,则以杭州东部软件城为核心,打造重点导向产业人才集聚平台,形成软件产业专业人才集聚基地。

  而所谓的“中”,则以智谷·人才广场为核心,打造全方位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无论是从平台建设的角度,还是从整个江干区的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角度看,去年,一个最大的亮点,或者说江干区在人才大战中打的一个大胜仗,要算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落户江干了。

  当时媒体报道说,“江干区政府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正式签署协议,杭州市政府、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江干区政府三方将共同组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未来,该院将依托清华大学资源,对接杭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智慧经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高新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基地、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基地,为杭州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据了解,杭州分院就落户在江干区“东”平台内的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更具体一点的说法是,根据双方协议,杭州分院将围绕杭州市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发展,积极谋划和争取浙江省与清华大学共建智慧城市国家协同创新中心;整合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博奥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资源,联建生命健康科学研究院,并申报国家级区域性工业化集中式遗传病筛查中心。同时还将整合国内金融和通信运营商资源,建设南方大数据研究院,打造移动互联网集聚区。

  与人才直接相关的目标是,“依托长三院杭州分院平台资源,着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把江干建设成为‘杭州清华大学人才港’”。五年内,杭州分院将自主培养或引进5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00余名具有博士、硕士等高等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5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科技企业,到2019年底累计实现税收不少于5亿元。

  作为合作一方,江干区也将倾全区之力,从资本金入股、经费支持、税收奖励、项目资助、人才引进,甚至房租减免等,提供空前全面的保障和服务。

  精准打造服务——

  好了更好

  就在半年前,江干区下发了《江干区关于全面加强人才服务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

  不同往常的,是这次“意见”是以前人才服务的“升级版”,是通知中那份对人才更加浓郁、更加细密的爱护、关怀。问及为何现在要出台、实施这样一份关爱,江干人才部门的回答是:“升级人才服务,是我们人才服务工作的常态。我们要让人才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从半年来的实施看,可以确信,“在江干区企事业单位从事创业创新活动”的两院院士、“国千”直到江干区“136”人才的“A、B、C”三类中高级人才,感受到了比过去更加浓烈的“家味”。

  举要服务内容,是不是足够“家味”:

  提供多元融资服务。发挥“钱江时代”债权基金等各级各类专项扶持资金作用,强化政府、金融机构和创业项目的对接,为各类人才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加强创业创新扶持。提供科技载体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创业辅导服务等一系列创业创新扶持,并鼓励企业建设在校硕博士实训基地,鼓励人才参加学术和技术交流……给予进入基地实训的硕博士相应生活补贴,补贴期限为1-6个月。硕博士研究生实训期满,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留企奖励;落实人才住房保障;优化人才服务措施……

  这份长达数千字的“实施意见”,细到不能再细,从人才创业创新到吃喝拉撒,全有了。比如,为人才项目“积极提供上市服务”,连“根据上市进度,分四个阶段予以奖励”都想好了;“优化家属就业服务”,人才配偶暂无工作单位的,“其人事关系免费挂靠区人才管理服务办公室,并由相关部门为符合条件的家属协助办理失业证”。

  江干区还不放心,怕“实施意见”得不到切实执行,失了政府的信,伤了人才的心,还加了三条“保障举措”。

  如此苦心孤诣,能不令各路高才感动?

  事实上,这份“意见”出台、实施前,江干区的人才服务、对人才的关爱,早已名声在外、口碑上佳。在江干区创新创业的人才们,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几乎众口一词,他们享受到了“保姆式的服务”。在这里,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已建立多年。精准的人才服务政策,人家有的或没的人才服务,都能从江干区找到,都可冠之“好了更好”。

  精准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业——新了更新

  “做好人才工作的关键,就在于创新。”江干人才部门认为,正是不断的创新,才推动了近年来江干区人才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江干区这样的创新,有很多。最新的引领我省的一项重大创新是: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走“政市合一”人才新路。体现这一重大创新的落地点,即是浙江智谷人力资源产业园。

  一篇题为《杭州市江干区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 打造“政市合一”的人才工作体系》的报道,这样评价江干区的这一创新:“江干区坚持解放思想、科学统筹、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入手,逐步厘清政府、社会、市场的关系,闯出了一条‘政市合一’的人才工作新思路”。

  不到一年时间即被评为国家级产业园,给江干区的这条人才工作新路,做出了最有力的证明。

  据介绍,总建筑面积达40000平方米的浙江智谷,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品牌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以及人性化的配套政策和服务措施,赢得了上百家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机构的青睐,现有入驻企业43家,其中不乏浙江外企德科、浙江商旅、红海力保等本土领军型企业,更引得任仕达、诺姆四达等国际型企业开始积极投身这片市场,前后多次与智谷洽谈入驻事宜。截至目前,产业园年度产值已超20亿元。

  《江干区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及时出台。江干相继成立了智谷人力资源协会、创业者联盟、政校企三方联盟等社会组织,实现买卖双方多渠道的对接。凭借“钱塘智谷”创业大赛、“钱江智谷”校园招聘会,各类主题沙龙、培训会、研讨会等活动形式,智谷真正成为了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之间的“活纽带”。几个月前,由江干区政府承办的2014中国(浙江)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浙江智谷以协办方和参展商的双重身份出席,在全国一举打响智谷品牌的同时,为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和企业构筑了强大的沟通与合作平台。

  浙江智谷的成功,只是江干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其中一步。该区提出,“鼓励各街道、企业或其他机构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并坚持以“第三方运营”的管理模式来具体运作产业园,有效避免了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尴尬处境。对产业园打造主体,根据产业园的级别,区财政将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平台打造奖励。

  在做好政府购买服务的同时,江干还积极鼓励全社会参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建设,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截至目前,社会资金实际投入的金额已达到1000余万元。

  江干区的雄心是:“瞄准构筑立足江干、引领杭州、辐射浙江、面向全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高地的目标”……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说,要打造“人才高地”。但江干说的是打造“人才洼地”,希冀各方人才汇流江干,全面创新。而这种希冀的背后,是江干要打造杭州最具魅力人才强区、最具实力创新强区的万丈雄心。以江干凌云的壮志,周密的谋划,强力的举措,不断优化的环境,又有谁能否认,江干真有这个可能?


浙江日报 智搜 00008 活力“金”江干,
精准打造人才“钻石”版
2015-02-06 浙江日报2015-02-0600009;3777427 2 2015年0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