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好学

长三角千校营建“无界课堂”

  记者 王婷

  本报讯 一早,无锡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邱华国走进办公室,打开电脑,点开“助学案”,里面有集体备课后的教案与课件。下载研读后,邱华国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适当修改,放入了“资料贮存”中。

  上课了,邱华国打开“资料贮存”中存放进去的课件,开始讲《羚羊木雕》。没想到有学生提问:“书里的注释告诉我们本文原题是‘反悔’,为什么编进教材时改成《羚羊木雕》呢?”这是老师在备课时没有注意到的新问题。

  下课后,邱华国把这个新问题通过网络留言发给另外老师,因为他们将在明天上这堂课,这也许能给他们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带来一些启示……

  “合作高于竞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邱华国在长三角优质资源网络共享中的强烈感受。邱华国觉得这种基于网络的合作,不但可以“授人以渔”,还可以“共建渔场”,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奉献与获取的双重快乐。

  邱华国所在的无锡蠡园中学是长三角优质资源网络共享的“种子学校”。4年前,江浙沪三地选出了这样的30所“种子学校”开始网络结对活动,跨省域共享教育资源,营建“无界课堂”。

  一年后,安徽省主动申请加入长三角优质资源网络共享。长三角的网络结对学校散枝开叶,越来越多——目前,已有1215所江、浙、沪、皖三省一市的学校实现了网络结对,形成了长三角网络牵手的千校规模。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长三角千校网络结对中有“强弱结对模式”、“城乡互帮结对模式”、“优势互补结对模式”等等,帮扶了不少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促进了教育均衡。

  我省的临海小学与上海市平凉路第三小学、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3年前缔结为网络盟校。3所学校确定了每周二为网上集体备课时间,利用教学录播系统,教务处根据各备课组上报的网上集体备课日程,汇制成表,并在网上公布。每次备课,主备人员会就备课内容、重难点、教法、学法进行超前思考,并提出需要研讨的问题,还就平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疑惑,梳理形成小课题,在网上集体备课时研讨交流,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衢州柯城区新华小学的教师与相隔近20公里的下村校区教师会定期通过网络进行课堂同步授课活动,有了长三角优质资源网络共享后,还能召开网上教科研视频会议。一个校区的教师在网上完成的教案,另一校区的教师马上可以进行批注、研讨,实现了无缝对接。

  “教育信息化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对教育均衡的促进作用是革命性的。”衢州开化县马金中学是钱江源头的一所农村中学,长三角网络结对后打开了视野。去年开学初,该校英语老师郑必成组织9位学生录制英语学习视频,并通过网络与远在美国的教师进行英语互动,极大增加了同学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和学习热情。

  在长三角千校结对中,还有不少学校形成了“基于相同校园文化的结对模式”。我省的海盐行知小学和安徽歙县行知小学、江苏南京行知小学、上海行知小学,这四省四地四所行知小学结对而成的“行知小组”就是其中之一。

  前不久,歙县行知小学年轻教师王小平执教语文课《永生的眼睛》,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信息,并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孩子走进文本……4所学校的老师在四地利用长三角网络平台实时观看直播,在课后还进行了在线议课活动。

  “校内教师在同一屋檐下,难以了解外面的教育动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又费时费力。”观摩实时课堂后,几所行知学校的老师都表示:“现在通过长三角网络结对这个平台,老师们足不出校就能收看直播,并可实行在线研讨,省去了出行的麻烦,也感受到了长三角地区不同学校的全新教学理念,大大节省了学校的教研成本,提高了教研的有效性。”

  目前,长三角千校网络结对已经覆盖7.3万名教师、107.5万名学生、2.1万个班级,扬起的信息教育风帆,为长三角越来越多的学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教育转型中,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注入了变革的力量,成为教育改革的技术路线。”省教育厅副厅长于永明认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将深刻撼动传统的学校体系、变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将进一步拓展外延。

网络重塑

教育公平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五部门联合下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全国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其中宽带接入比例达50%以上;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

  数据显示,10年前,我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约143亿元,目前互联网教育产业规模已达400亿至500亿元,预计2017年将增至3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1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互联网的共享性重塑教育公平。

  互联网教育实现了开放式的教育,有效重塑教育公平。在过去,扩大教育机会往往会导致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降低。而在现代社会得益于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高调的公益精神、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从而使高质量、高水平,跨地域、跨国界、跨阶级,公平、公正的教育得到了实现机会。

  虽然“有教无类”已被呼喊数千年,可在过去,限于技术、时空等因素,教育公平仅仅是一种理想,只有少数拥有物质财富或考取高分的人才有机会接受名师教育。在今天,信息时代,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理想开始转变为现实,使世界上热爱学习的人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世界一流的优质课程。


浙江日报 人文·好学 00014 长三角千校营建“无界课堂” 2015-02-05 3779586 2 2015年02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