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法律专家为你支招

春运路上防骗局

  本报杭州2月3日讯 (记者 黄宏 通讯员 王颖) 我省明天就要进入春运。春运期间,人、财、物大流动的同时,一些骗子也伺机行动。银行、车站、路上,这三处是骗子行骗的常见地。老百姓该如何防止上当受骗?记者邀请有关专家为你支招。

  警惕路人搭讪

  【案例】最近,慈溪法院审理了一起案件:家住龙山镇的孙大伯,在农村合作银行办理10万元存款转存手续时,身边的黄某凑上来搭话,称自己经营资金周转困难,在合作银行有一笔10万元的贷款要到期了,虽然银行已经同意转贷,但必须在当天将10万元贷款先还清,请求孙老伯帮忙。

  黄某言辞恳切,表示只需一分钟,转贷出来马上还给孙大伯。孙大伯相信了他的话,将10万元款项存进了黄某的贷款账户。钱存进去后,银行工作人员却说,由于黄某在其他银行还有贷款,他们银行无法办理转贷手续。

  孙大伯马上要银行工作人员将10万元款项划出来。银行工作人员却表示钱已入账,无法办理。无奈,孙大伯只有报警,在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调解下,孙大伯被迫接受了黄某夫妻出具的借条。原来,黄某夫妻原本经营一家小厂,但已资不抵债。近日,法院判决孙大伯胜诉,但孙大伯要回这笔钱款困难重重。

  【提醒】岁末年初,往往是动用大笔现金的时候。这时,要防止两类诈骗行为:有的骗子以利相诱,如告知中大奖、捡到钱物平分等,碰到类似“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市民一定要谨慎对待;有的骗子会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称家中遇到急事,要借钱救急,并信誓旦旦地保证很快还钱,结果自然是有去难回。

  千万别信“巧遇”

  【案例】陈某、黄某、李某预谋以换“秘鲁币”方式在平阳县昆阳镇行骗。3人驾驶轿车沿路寻找老年人下手,共实施4次诈骗行为。

  3人分工明确,由李某或黄某搭讪老年人,以看货为由诱骗被害人上车,其他两人根据需要进行角色扮演,先后扮演过驾驶员、银行工作人员等,以换外币可赚取差价利益为诱饵,诱骗老年人拿出现金、黄金手链、黄金戒指等,财物价值共计人民币1.9万元,之后找机会逃之夭夭。

  【提醒】岁末年初,不法分子往往会选择那些防骗意识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女性等作为作案目标,然后制造种种“巧遇”,花言巧语欺骗受害人,让受害人深信不疑,“自愿”交出财物。

  谨防热情老乡

  【案例】王某到义乌火车站,便给老乡周某打电话。周某让她等一会,说马上就去接她。很快,有个年轻男子自称是周某派来接她的,还帮王某提行李。之后,该男子称,车子是他借来的,刚才和人刮擦了,对方拔走了车钥匙,要他赔钱。该男子说手头没钱,能不能借他500元。王某给了钱后,该男子就不知所踪。直到遇到前来接自己的周某,王某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提醒】车站人流频繁,要注意防范3种骗术:一是假扮同乡,与旅客套近乎,使其放松警惕进行诈骗;二是假借聊天,套取对方电话及相关资料,然后打电话给其家人,骗取钱财;三是以有车合乘、帮买车票为由,骗得乘客的银行卡密码或其他财物。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春运路上防骗局 2015-02-04 3781583 2 2015年02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