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官小管大”责任重

——记平阳县万全镇冯宅村党支部书记郑有才

  记者 方力 县委报道组 黄剑萍

  【人物名片】郑有才,1969年出生,平阳县万全镇冯宅村党支部书记。

  走进平阳县万全镇冯宅村,虽然房屋看起来有些陈旧,却处处干净整洁。远处,出现在记者视线里的村支书郑有才疾步走来,却时刻留意着道路两旁。路上有没有垃圾、移动的垃圾桶有没有摆放到位、河道是否干净……对他而言,这个小山村就是他的家,每一件事情都马虎不得。

  郑有才是土生土长的冯宅村人。1990年,从部队退伍的郑有才当上村里的民兵连长,专门帮助村民做调解。他做事公平公正,调解很有说服力,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信任。1999年,30岁的郑有才当选为村支书。

  “那时候,村集体收入是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郑有才说,上任之初,他跟不少村支书一样修路、造桥,搞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有了变化,但几年下来,村集体依然没有什么进账。

  “这样下去不行,要想想办法!”在村支书的岗位上摸索了几年,郑有才发现村里的发展之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2005年,郑有才和几名村干部自掏腰包,到华西村参观,学习经验。村干部们看到了努力的方向——走集体致富道路。

  2006年端午节,当其他村的人都在划龙舟、过节时,冯宅村全体村民却围坐在一起,商讨村里建厂房出租的事宜。郑有才计划整合村里的一片空地,通过村集体出资和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建成厂房后出租,以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他的想法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头一年村里就赚了10多万元,入股的村民还能有一笔额外收入。那年,冯宅村终于脱掉了长达数十年空壳村的帽子。

  郑有才又将目光投向长远。他带头出钱集资,在村里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随着绿化和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冯宅村向着宜居宜游的“最美村居”一步步迈进。

  村里的经济发展起来了,村民的生活同样让郑有才牵挂。

  说起村里对自己的帮助,村民老胡满是感激。几年前,他被查出患有癌症,高额的治疗费让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郑有才得知情况后,和村干部一起去看望他,还每年给他2000多元的补助。去年,老胡身体好转后,郑有才还帮他安排了村里保洁员的工作,一个月1600元工资。虽然钱不多,却让老胡在人生最灰暗的时候感受到了温暖的阳光。

  帮助困难村民、老人,传播孝贤文化。这几年,村里物质逐渐富裕起来,郑有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村子的精神文明建设上。在他的带动下,冯宅村设立“孝老爱亲”专项基金,建起了二十四孝文化长廊,还组织了各类孝文化活动。“孝贤教育应从孩子抓起。”郑有才始终秉持这样的观念。于是,村里的一座废旧古民居在修整后,成为村里的弟子规学校,定期邀请专家、老师来讲课,孩子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好去处。如今,冯宅村的孝文化品牌在温州颇具名气。

  “‘官小管大’责任重,得少失多有乐趣。”这是郑有才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心里,只要村民生活幸福,自己付出就是值得的。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官小管大”责任重 2015-02-03 3758562 2 2015年02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