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乡村·记录

过年前的
那些事

  老家粉:竺莲君

  腊八既过,年味更浓。自然而然地,想起儿时大人们准备过年的许多事来,点滴温暖萦绕心头。

  老家在新昌羽林街道,一个与嵊州金庭、黄泽相连相邻的小乡村——白杨。因与嵊州相邻,所以过年时有些风俗就与嵊州接近。

  犹记得,农历十二月廿一刚过,家家户户为过年忙碌起来。年前,除了在台门口青石板上做爆米花,炒小京生和红薯干外,还要杀年猪、捕塘鱼、裹粽子、蒸馒头。

  除了吃的、穿的,还要给院屋的角角落落大扫除。我们老家有句俗话:除夕夜吃好,年初一穿好,当然年底尘要除好,除去一年来的晦气霉气,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喜气。

  过年新衣,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做父母的情愿自己不做,也要给孩子每人准备一身新衣裤,而且往往在年底前就早早请裁缝师傅做好。年初一那天,从台门各家里走出来的孩子,都穿戴一新。大家笑着、跳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暗暗比着谁的衣服好看呢。

  每当大寒过后,村东村西总会想起一两声尖利的嗷叫声,那是村民宰杀养了一年的大肥猪。那晚,热情大方的主人家会在大铁锅里把猪血烧熟,用大铲子把猪血切成一块一块的,尔后端着一碗碗猪血送给邻居尝尝。猪血很好吃,可蘸酱油吃,口感细腻,也可切几棵青菜,煮碗青菜猪血汤,非常鲜美。

  那时家里买来准备过年的几斤肉,常常是部分做糟肉,部分做红烧肉。条件允许的话,还要准备几碗鸡蛋打肉,等春节里招待客人。我常看到父母先把肉洗净,放在土灶上的大铁锅里,放满一锅水一起烧,烧熟后,捞出肉,取最好的部分,切成手掌大小,两面都搽上盐,冷却,用纱布包住酒糟,然后把肉和酒糟一起放在陶器里。一层肉一层酒糟,器具口要扎紧,等过段时间拿出来吃,就是香喷喷的糟肉了。糟肉油而不腻,香气扑鼻,是正月里招待客人的上等佳肴。其余的肉,往往做红烧肉,但是单独红烧似乎太奢侈,会放些油豆腐。

  小时的我,就像小馋猫,在冒着热气和香气的灶头间进进出出。等到揭开锅时,父亲总会用筷子先捞出一两根带着好多肉的大骨头,放在碗里,笑着对我说:“君儿,拿去趁热吃吧。”啃完骨头上的肉,我就想办法把骨髓吸出来,那种满嘴油油、奇香无比的味道,是一年来最好的味道,也是记忆中最好的味道。

  准备好肉,还要在村口池塘里捕鱼。冬天的池塘,水位低,用抽水机抽干,然后大人们就用渔网或网兜来捕鱼。怎么分呢,不称斤,纯朴的村民,往往把鱼分成堆,不管人口多少,一户一堆。大小种类搭配好,然后在每堆上写数字,根据户头数量,做好小纸团来抓阄。分鱼的这天傍晚,整个台门内外和村庄上空都飘荡着红烧鱼的香味。

  遇上好天气,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清扫自家之外,在除夕那天的傍晚,各家主人还会主动出来扫台门。清扫过的大道地,一颗颗青灰色的鹅卵石,都会泛出亮光。而除夕前夜,勤劳能干的主妇,把一笼一笼豆沙馒头、咸菜馒头,一锅一锅白米、乌豇豆粽子准备妥当。馒头一篮篮装着,粽子一竿竿挂着,就等正月里走亲访友的客人当点心品尝。

  一切准备妥当,年就来啦。除夕晚上先祭祀祖宗,然后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子前,吃着先前准备的红烧肉、油煎鱼,全素的八宝菜,还有粽子馒头等。团圆餐后,平时节俭的母亲,会打开屋里所有的灯,一家人围坐堂屋里聊天守岁。

  现在想起,那时的一切是如此的温暖,幸福也是如此简单。尽管老家现在过年还保留着裹粽子、做馒头的习俗,但做的粽子馒头都少了;鱼肉也不事先准备了,即使要用鱼肉来招待客人,也是现买现烧了;除夕夜,一家人围坐一起的时间也短了,大家还要忙着各做各的事。电脑,手机,游戏,剩下老人落寞地坐在电视机前,双眼迷离……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其实多么希望每年除夕都能一如过去,一家人仍旧围坐一起守岁,说说过去,聊聊希望;也多么希望当年准备过年的忙碌充实、温馨淳朴,能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延续。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记录 00018 过年前的
那些事
2015-02-03 3776253 2 2015年02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