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用为本,高端引领,创新不绝
聚才创新处 风云“人才港”
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用为本,高端引领,创新不绝
聚才创新处 风云“人才港”
编者按 人才是浙江长远发展最可依赖的资源。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努力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建设“两富”、“两美”浙江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我省的人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正在走向“人才强省”。特别是在我省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各地明显加大了人才建设工作力度。“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成为各地人才工作的新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此,本报推出“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浙江实践’”,以进一步推动我省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期推出的“样本”是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本报记者
元旦前,在一场“普望生物新品发布会——肝硬化诊断新标准CHI3L1检测试剂盒上市会”上,第八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杭州普望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标扬博士宣布,他从两万个基因蛋白中检测出肝硬化新标记物,能够诊断出早期肝硬化,远优于目前已有诊断方法。
对这个成果,权威的说法是:“这个研究成果了不起,实现了防治恶性肿瘤的前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前沿有效的诊断方法之一,可用于检测肝硬化、肝炎、健康体检者血清CHI3L1水平。”
事实上,这个说法不仅仅是对林标扬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建设的一个肯定——林标扬和他的杭州普望生物有限公司,就是该区引进的人才;这个公司,就坐落在该区。
在这个发布会的相关材料上,有这样一段有关开发区人才建设的话:“目前,开发区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为此,正着力打造‘东部人才港’,一大批海外回国人才创业企业崭露头角,成为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的生力军。”其中,就包括了林标扬。
近两年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打造“东部人才港、东部科技港”为抓手,坚持以用为本、坚持高端引领,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政策举措,人才工作的实效逐年提升。下面一组数字也说明,开发区已成为了各类高端人才的集聚地——到目前,高层次人才超过1000名,其中两院院士10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9名、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40名,杭州市“521计划”专家17名,高层次人才累计创办企业108家,其中产值上千万企业40家,产值上亿元企业7家……以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正在风起云涌,优质高效地进行中。
大手笔 撑起高端引领
对人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该区的眼光相当超前,举措力度很大,规划引导为先。一份《开发区打造“东部人才港”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促进开发区转型发展,明确:自2013年起,每年安排3亿元人才资金和6亿元科技资金,实施“双百计划”——面向全球招引100名以上“千人计划”,培育100家销售收入上千万元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
“三高一促”人才,在这里的引才中受到空前的重视。“这几年来,我们聚焦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围绕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瞄准‘三高一促’项目(人才层次高、技术水平高、产业化程度高,能引领促进产业发展),重点招引了252名智慧医疗、智慧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创业创新人才落户,占引才总量80%以上。”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除了“三高一促”,还有个“三力合一”。按照“合心合力合拍、共建共享共用”的工作原则,建立招商、引才、科技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整合各部门的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对高端项目引进的工作力度。
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方面,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举办生物医药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论坛、合办创业大赛、承办学术论坛、聘请引才顾问等方式方法,建立海外联络站、出国招才引智等渠道引入高才。近年来,开发区已在美国、法国等5个国家建立了引才站点,并建立了覆盖欧美日等地海外引才网络和覆盖“北上广”的国内引才网络,近两年积累高端人才项目信息达到了1000个以上。
作为“三高一促”和海外高层次目标人才,林标扬正是在这样的大力度引才下,被引入并取得引人瞩目成就的。
51岁的林标扬,是系统生物学领域颇负盛名的专家,现在是浙江大学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浙江省“千人计划”创新人才、国家“千人计划”创业型人才。4年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办到美国去招引人才,“遇见”林标扬,就一再邀他到杭发展。几个月后,林标扬辞掉了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癌症研究组组长一职,拖着行李来到杭州,在下沙创建了杭州普望生物有限公司。杭州给予他的,是300万元资助,这是杭州市首个超过100万元重点资助的留创项目。手笔够大。
一名在国际上颇有声望的科研专家,为何要选择下沙从头开始打拼?“我考察过其他地方,还是觉得下沙吸引力比较强,有很多成功的元素和配套服务。开发区提出的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五年规划,让我感到特别踏实。再者,开发区多方面鼎力支持,让我很感动。”林标扬这样说。
大创新 突出市场聚才
人才研究专家认为,如果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人才建设有什么特色,那么,创新政策就是其中的一个。《关于进一步推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加快东部人才港建设的意见》、《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杭州东部科技港的实施意见》等不断出台的文件,除了一个个数字化的目标,就是一个个创新的人才政策了——“通过拓宽引才渠道、强化人才培养、优化创业环境等举措,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形成领军人才、骨干人才、技能人才统筹推进的发展格局”。
开发区制定出台的涵盖创业资助、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平台建设、金融扶持、安居乐业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基本形成人才创新创业要素高度集聚的“1+X”政策支撑体系,政策吸引力不断增强。黄宁杰、李湘、盛晓霞、赵永新、王朝久、杨光华、顾方明、吴奔……他们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大佬”,但他们都被开发区所吸引,奔走而来,带来了一个个先进的科技项目。“政策感召力如此之大”,该区人才部门感叹说,近两年,开发区的申报项目数量实现逐年倍增,从2012年的89个,到2014年,已是363个。
当然,仅有政策还不够。开发区花大力气,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等各部门的创新资源,构建涵盖孵化、加速和产业化各方面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和各个高端平台,在凝聚人才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开发区出资数亿,设立了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快平台建设,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
原来东部科技港的“平台目标”是:到今年,实现创新平台达到150万平方米以上。投资1亿元建成的新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与浙江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建立的价值5亿元的大型设备仪器共享平台;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建的长三角绿色制药研究院……还有积极推进中的中科院理化所杭州分所、斯坦福医学研究中心、精准医药研发中心、长三角大数据研究院、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等一批高端平台,都是向这个“平台目标”迈进的每一步。
如今,开发区基本形成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主的空间保障体系,杭州东部高新产业园、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孵化器、浙江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新加坡杭州科技园、电子商务园、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杭州东部湾总部基地、杭州东部产学研创新示范园……到目前为止,开发区累计建成的人才创业创新空间,早已过了150万平方米的目标。
大力度 强化项目落地
李湘,这位1988年就获得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的业界精英,赴美留学后创办美国肽科技有限公司,在多肽领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直接参与了国际上几十个多肽药物的发展,并多次作为化学药物专家与美国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日本PMDA(日本药物及医疗器械管理局)等打交道,促成了多个多肽药物的直接批准上市。
最终,这个著名化学专家,连同他的项目,选择落户下沙——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了杭州中肽生化有限公司,并连续演绎“多肽神话”,其多肽合成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充分填补了国内空白。去年,公司GMP大楼正式投产,多肽年产量超过100公斤,初步估计,去年一年,产值超过3亿元。
李湘的项目落地,开花,结果,只是该区人才建设中,有意识大力度强化人才、项目落地并取得显著成功的一个缩影,也是该区通过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几年,我们成功引进了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为开发区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一个最新的强化项目落地的举措:
自去年以来,该区在美国硅谷、芝加哥、东京等海外引才站点建立视频对接系统,邀请专家通过网络视频与海外项目进行沟通交流,提前遴选回国创业项目,既降低工作成本,又提前储备一批优质项目。该遴选方式自去年实施以来,已遴选海外项目123个,经评审落地项目25个。
人才与项目想落地、愿落地,产业配套和快捷高效很重要。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打造人才生态链、产业链,致力于人才引进与开发区重点产业、高教园重点学科、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相协调,让人才项目可依托产业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最终实现引领产业发展。”一家媒体这样报道。可以为此注脚的,是林标扬的一席话:“在下沙,同行业的兄弟企业有杭州澳亚生物科技、下沙生物科技等,与生物技术相关的配套企业有艾博生物医药、旭化成医疗机械、九源基因工程等,企业间相互扶持可以让我更易取得成功。”
这里的项目落地速度,足够快。这里建立了项目一年四次的定期评价和即时评价机制,缩短项目评审等待周期;建立了高端人才服务专窗和绿色通道,实现办事不出区;建立了人才服务专员和市场化代办机制,缩短项目落地审批周期,内资项目,最快7天即可落地。
当然,速度快,并不是粗放,并不是泥沙俱下。要有高质量的项目,就必须有专业的把关。在下沙,每一个项目落地,都须过“三关”:过评审关,由技术、管理、风投专家从团队结构、技术水平、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价;过评议关,由人才、科技、招商部门对项目的产业匹配度、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过管理关,聘请第三方机构严格遵循项目计划进行动态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考评晋级机制、能进能出的退出约束机制。
所以,开发区现在可以自豪地说:这里的项目,质地都是很好的,很强的!
大服务 推动创业成功
就在两个月前,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的“相约东部人才港”推介会上,开发区管委会与海邦人才基金现场签约,合作成立总规模为5亿元的生物医药专项基金,以此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创业创新企业,扶持更多生物医药人才成功创业。
资金和人才,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归创业能否成功的两道门槛,特别是前者。为此,该区全面提升服务意识,从资金扶持到生活照顾,全面强化、细化服务举措,通过大服务,来推动人才在下沙的成功创业。其中,营造适合初创企业发展的人才金融和科技金融体系,正是该区通过服务创新、破解人才创业资金困局的重要一环。
“让老海归帮扶新海归成功创业,我们基金将发挥重要作用。”海邦人才基金合伙人、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会长姚纳新说。
我省是实施推广“人才+资本”创业模式最早最成功的省份之一,其目的是广泛推动人才创业和再创业,加速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作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集聚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专门设立了5亿元的创业引导基金,引导20亿元社会资金投资创业创新企业。这次与海邦人才基金合作成立生物医药专项基金,就是一次创新举措。
该区是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之一,预计今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2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周期长,研发投入大,要想成功,十分需要相应的资本投入。”已落户下沙的杭州景杰生物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程仲毅博士认为,多渠道的融资体系和创业扶持,对初创型生物医药企业会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开发区与海邦基金、新加坡毅鸣基金、中国银行等机构合作,共设立了25亿元创业引导基金和2亿元贷款风险池基金,初步建成了“天使基金—引导基金—创投资本”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人才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难题。该政策实施一年来,引导基金已投入3000万元,已发放融资贷款850万元。也因此,开发区被很多人才誉为“天使”。
在这些成功创业的人才们眼中,开发区还是“媒婆”。
就在这个推介会上,开发区又当了一回“媒婆”,宣布成立高层次人才创业发展促进会。
“以前可能是一个人做的事,现在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你。”中肽生化公司董事长、开发区创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李湘这样介绍创业促进会。“开发区创业促进会的成立,不仅给已扎根下沙的留学人员企业提供更好的交流互动平台,也为吸引更多的留学人员来开发区创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这个促进会为核心,以行业、主题为类别,开发区定期开展沙龙、培训、联谊等活动,促进政府、高校、企业间在学术、科研、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由促进会与光大证券、浙江财经大学合作举办的“开启创新创业企业融资新纪元——新三板主题论坛”,就帮助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孵化期、上升期企业有效解决了发展融资问题。
开发区的第三个角色是“保姆”。不过,这个“保姆”比较豪阔。每一年的开发区经济工作会议,都是“保姆”兑现人才奖励政策的时候。去年 ,一次兑现了1220万元,16名杰出人才受到隆重表彰和奖励。
根据省市关于“走企访才”活动要求,开发区按照“全年日常服务+阶段集中服务”的模式,建立健全领导联系人才、部门服务人才、人才服务专员等制度,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对接、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推进,并为人才、项目解决购房租房、人才招聘、人才培养、健康医疗、子女入学、法律维权等方面问题。比如,与邵逸夫下沙医院联手,一下解决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国际医疗保障问题。
人才的“心情”,“保姆”都考虑到了。“加强与人才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谈人生、谈理想、谈朋友,让人才真正拥有归属感,让人才与我们产生别样的‘亲情’”……
这样的体贴、关心、支持、服务之下,人才和他们的项目,能不成功?
当然,最成功的,还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己——若论聚才创新,“东部人才港”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