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话说“公正”

  党和政府厉行法治,宏旨于民族复兴伟业,落脚于保障人民权益,实现社会公正,维护长治久安。

  那么,究竟何为公正呢?

  这得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说起。和所有生物物种一样,人类存续,一得糊口,二得繁衍,两者缺一不可,但人却是唯一能够控制生产者。如果将糊口看作生活资料的生产,繁衍看作人自身的生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这“两种生产”是人类历史的决定力量,即特定时空的人及其社会制度,既受劳动发展制约,亦受家庭发展制约。

  劳动的早期形态培育出人类均等意识。19世纪,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人类史前史的热潮。当时,以美国古人类学家摩尔根为翘楚的一大批学者走入荒莽,长期在保留着人类早期生活信息的美洲易洛魁人、印第安人及大洋洲土著人群落中做田野调查,成功地揭开了人类早期的不解之谜,像在狩猎—采集社会,均分收获是最高法典,违者必受群惩,以致内化为意识自觉且遗存至今。

  家庭的形成稳固延伸出产权保护需求。人类是两性生殖的,当始祖们迈出羞耻的杂乱性关系帷幕,便跨进了文明门槛,专偶制家庭得以稳固且成为“两种生产”的基本单元,有限财富随之向家庭集聚。在生产力极低、“丛林法则”尚存的条件下,“当财富被当作最高的价值……所缺少的只是……这样一个机关……保障财富不受侵犯……国家被发明出来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显然,产权保护需求降生于家庭稳固,国家起源于保护家庭产权。

  产权的有效保护孕育出公平正义真谛。给定财产是付出所得条件下,保护产权即确认劳动价值,是社会正能量。同时,进化论认为,人类从动物群落跃升的初始迫力是自然生态系统所供能量不能满足需要,须另谋生路,这可视为天赋人的趋利性。由于人共此性,社会须缔结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公平正义,即各得该得的行为规则:一是尊重产权,戒取他物,是社会安宁的前提条件;二是挥释同情,关切公益,是人类社会的德性所在。是故,凡产权保护有力之时,定然公正强劲;凡公益事业兴盛之地,定然平等彰显。

  由上可知,公正起源于平等,由起先人有一份演化为生存权和发展权均等;平等催生出公正,由付出与获得的相等发展出公正理念;但公正不等于平均,超过均值付出得到均值回报,显然不公正。

  那么,何以实现社会公正呢?

  增强契约精神。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指出:“根本就没有抽象的正义,它只是人们之间达成的契约……正义不过是人们相互之间不侵害对方,也不受对方侵害的一种协定。”事实上,在给定人是理性动物的约束条件下,只要人们通过充分协商,自愿订立了这样的协定,就有了正义,有了合作,有了利益均衡,有了福利增进。

  保障得其所值。现代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是根据平衡法则感知公平的,即通过比较所得与所值,当两者趋于平衡时,公平感就强;反之,不公平感强。所得主要指物质和精神两大收益,所值的相关参数包括个人努力或投入、社会地位、品德或责任等,这为提高社会公正提供了可选路径:借助市场机制,使生产要素畅其流、尽其能、得其值,恰如元杂剧所唱:“习得文武艺……卖与识货人”。

  筑牢法治防线。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什么是公正呢?……什么是比例相称的,什么就是公正的。”法律是契约履行的外部强制力量和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勇于面向法律,对簿公堂,罪罚得当,就是破解关系网络,就是型塑公正意识,就是体现社会公正。

  公平正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话说“公正” 2015-01-30 3765988 2 2015年01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