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浦江,在诗边

  一个有灵魂的城市,在于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在浦江,不说万年前遥远的“上山文化”,也不说一千八百多年的建县史,单说公元1113年浦江知县孙潮疏浚的月泉和此后月泉所承载的诗词文化以及由诗而引领的书画文化,足可说明这片土地的神奇。

  北宋政和三年,浦江知县孙潮命人按图籍搜遗迹,找到了月泉旧址,疏浚月泉为曲池,池西北筑月泉亭。南宋淳熙二年,著名理学家朱熹、陆九渊、陈亮等与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在月泉招徒讲学,从此月泉游人不绝,声名远播。此后建月泉书院、创月泉吟社、开展全国征诗、刊印《月泉吟社诗》等等,对后人以诗文结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咸丰年间,浦江郑义门郑竹岩收集宋元明清340位浦江人诗作1092首,编纂刊印了《浦阳诗录》四部22卷。可以说,月泉及其赋予的诗词文化已成为浦江文化的一个源头。

  说浦江有文化,可以从江南第一家说起。“江南第一家”又称郑义门,是饮誉中外的古代家族文化的杰出代表。居住于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间开始,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三十二年,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文化的要义在于江南第一家拥有忠孝文化、礼义文化、耕读文化、建筑文化和饮食文化及诸文化竟奇迹般的集于郑氏家族,使家族不因改朝换代世事变迁而败落。

  说浦江人有文化,还可以从浦江人的安居乐业、自娱自乐来解释。浦江这块地方说来有些特殊。1960年,浦江并入义乌前,从水系来看,依次有浦阳江、壶源江、梅江、大陈江部分、建溪、五泄溪。可见浦江山水丰盈,地域面广,七山二水一分田是写照,而处于中心偏南位置的浦阳江流域是个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在相对漫长的岁月里,浦江从宋开始,逐步形成了浦江乱弹、板凳龙、迎会、剪纸等老百姓自娱自乐的草根文化;以及浦江麦饼、米筛爬、十六横签等饮食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一经萌芽便生生不息,给浦江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浦江乱弹、板凳龙、迎会、剪纸、麦秆贴等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县市级中绝无仅有。1992年,文化部命名浦江为“中国民间工艺之乡”,浦江剪纸,还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浦江人有文化,更在于浦江人在传承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这种创新的意义在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由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转变为现在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实现文化由软实力向硬实力的转变,使文化成为生产力。聪明的浦江人已认识到,今天的创新,只要能植根于大地、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也许就是明天的传统。因而在创新时,首先要做到精通传统文化,然后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与人民群众的智慧,将诗词书画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天时地利加人和,奇迹般地创造出了水晶系列产品、绗缝系列产品、挂锁系列产品,成功打造中国水晶之都、绗缝家纺城、挂锁之城等桂冠。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新一届浦江县委县政府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毅然决定开展历史街区保护和百幢历史建筑保护维修工程、开展两条生态廊道和四个风情小镇规划建设,将传承历史文脉和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浩瀚江河本细流,鹅毛亦能集华裘。浦江人的可贵之处更在于将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引进校园,从2002年校园诗教开始,到书画、婺剧、剪纸、童话等进校园,短短十几年时间,浦江已有四所学校获得全国诗教先进单位,九所学校分别获得书画、婺剧、剪纸特色教育学校,传统文化教学在全县中小学已蔚然成风。中小学生出诗词、童话作品集,上中央电视台戏剧演出获奖,童话、书画、剪纸作品全国大赛获奖,等等,捷报频传。一代代学子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中走向校园,在学校的教育引导下由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直至跨入高等学府,浦江的学子都潜藏着诗词、童话、书画、戏曲、剪纸等艺术因子,这种自小而大养成的艺术气息,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族,而是一个区域一方水土和一代又一代的浦江人。

  元初,月泉吟社的征诗活动充分说明了,一个地方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不因改朝换代而影响的。去年,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组织国内一流美术家到浦江采风;全国中国画大展在仙华文景园开幕;月泉书院全国征联吸引了来自32个省市自治区的1006名联友参赛;为传承月泉吟社遗风而重建月泉书院,并与月泉和月泉书院遗址一起开辟为月泉书院遗址公园;计划在月泉书院建好后开展全国赛诗会,所有这些都印证了——文化之于浦江这方水土的含金量和其独特的魅力。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浦江,在诗边 2015-01-30 3774500 2 2015年01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