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放下箍桶担 挑起一村活

——记新昌县外婆坑村党支部书记林金仁

  记者 吕玥 通讯员 孙艺秋 王芳

  【人物名片】林金仁,男,58岁,全国劳动模范,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党支部书记。

  每逢周末,在外婆坑村村口办农家乐的林柳敏都忙得不可开交,妻子洗菜烧饭,他招呼客人。

  办农家乐、种茶叶、在空闲时接点织布的单子……这几年来,林柳敏家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说,这可多亏村支书林金仁多年来的帮助。

  一旁的林书记笑着摆摆手,花白的头发见证了他担任村干部24年的辛劳。林金仁说自己其实也没做啥大事,想着既然村民选了他,总得干些事。

  24年前的外婆坑村,以穷闻名。“‘八十炉灶四十光(棍),有女不嫁外婆坑,三餐吃着玉米羹,缺钱缺粮缺媳妇。’那时候日子是这样子的,你能想象吗?”81岁的村民林全喜告诉记者,因为交通不便,当时村民去镇里一趟,来回需要翻山越岭步行8个小时,一年有9个月靠政府救济粮度日。

  1990年,在外当箍桶匠的林金仁,被村民公认为是能带领大家把村子搞好的能人,被一致推选为外婆坑村村委会主任。

  “既然来当村干部了,就要做出点成绩来。”林金仁说,抱着这种简单的想法,他丢掉了箍桶担,挑起了村里的重担。建一条出村的公路,成为他上任伊始烧的第一把火。

  然而,要建一条长1.4公里的公路并不简单。因为地处深山,造路需架桥8座,劈岩填土2万多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6万元。为筹集资金,林金仁一年跑了86趟县城。凌晨3点半就起来赶路坐车,到县城后跑一天的部门,跑破了整整3双解放鞋,终于以毅力和努力感动了相关部门,筹集到了造路的钱。

  光有路,并不能改变外婆坑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必须找一条适合我们村发展的路子!”林金仁和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次讨论分析,决定扬长避短,靠山吃山,发展名优茶生产。

  外婆坑村的村民很早就开始种植茶叶,但当时百姓采摘、炒制的都是珠茶,成品才卖两元一斤。曾经走南闯北的林金仁,听说西湖龙井茶可以卖20多元一斤,就发动村民种植龙井茶,投入义务工,两个月内就开辟荒山200亩,从外地引进10万株名优茶,免费送给老百姓挨家挨户种下去。

  种茶并不一帆风顺。第二年,仍有些老百姓想不通,本来可以长很大的茶叶,现在才出芽就摘掉了,怎么可能赚钱?这让林金仁十分委屈,但为了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再多的怀疑和责骂林金仁都忍了,他继续和其他村干部耐心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终于以事实说服了全村人。

  如今,外婆坑村的茶叶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去年甚至走出国门,吸引到美国客商。目前,村里的茶叶总产值已增加到4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6000多元。

  路通了,口袋也鼓了。但林金仁没有满足于小富即安,又开始烧“第三把火”——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漫步在冬日的外婆坑村,你能明显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的安静幸福。屋檐下,不时见到身穿民族服装的妇女正在料理家务,她们是这些年陆续嫁到外婆坑村的10来名少数民族姑娘。2009年,借助世博会东风,依托小村本身的古朴民居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小村成功申请成为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现在,外婆坑村已累计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有11家农家乐,一年营业收入200多万元。

  对于未来,林金仁还有很多的规划,比如,怎样让更多人走进外婆坑、爱上外婆坑。梦想,越来越近……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放下箍桶担 挑起一村活 2015-01-29 3757529 2 2015年01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