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好奇

物联网技术使浙江农业生产便捷高效

农场用上“电子保姆”

  本报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褚田芬 邵敏

  物联网技术正在进入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靠着传感器、无线网络和自动化控制设备,我们正在过上日益“智慧”的生活。不仅都市人逐渐学会用手机控制家里的电饭锅自动煮饭或空调预先启动供热……记者日前随省农科院专家走访了浙中浙北等地发现,在浙江许多农民也开始使用这一技术,使农业生产更加便捷高效。经营蔬果大棚或养殖海鲜曾经是需要起早贪黑的辛苦活儿,现在正变得越来越简单——我们已经可以眺望这样的前景:中国的农民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操控上百个智能温室,管理数百亩的农场。

  深夜自动灌溉果树

  在武义县的一家水果专业合作社,省农科院专家为种植无花果树的农民带来了一套廉价的智慧农业装置。合作社负责人潘勋剑说,这套装置使农民们告别了半夜睡眼惺忪地打开灌溉喷头的日子。

  对大多数果树来说,灌溉的最好时间总是在每天凌晨3时到4时。这样,在太阳出来、植物开始蒸腾作用之前,水分能被充分吸收。无花果对于水分尤其敏感。“水多了,果子开裂;少了,产量大大降低。”这苦了种果树的农民。合作社有50多亩无花果树,潘勋剑要开高价才能找到愿意深夜里照顾这些果树喝水的人。

  类似的问题许多农场都遭遇过。省农科院数字农业专家徐志福副研究员告诉记者,种番茄的农民在冬天要为作物保温,确保最低温度在霜点以上。这也是一项苦活儿,农民们在漆黑的夜里起来,查看当时的气温,然后点起大片的蜡烛加热作物周边环境的空气。这种蔚为壮观的场面实则效率低下,在漫长的冬天农民每一天都不敢懈怠,如果有一天错过了保温致使土地结霜番茄冻死,那之前的工夫就全白费了。

  智慧农业技术就是要为农场提供一位不眠不休、绝不会出错的“电子保姆”。在徐志福指导下,潘勋剑的无花果园里安装了许多传感器,它们大多埋在土壤下,时时刻刻把果园的湿度、温度传送到附近一个小屋内安装着控制系统的计算机里。果园里还安装了10余个喷头,高高地矗立着,也装着感应装置,可以被控制系统自动开启,也可以通过手机遥控开启。我们站在果园入口,潘勋剑为记者演示:他拿出手机,打开一个APP点了几下,远处的喷头就开始“哗哗”洒水。

  控制系统中安装着农科专家编写的软件,可以通过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自动分析出应该何时开始灌溉、水量多少。这都是农科专家根据长年实验总结出来的。“现在每天凌晨都能精确地定时灌溉,我很放心。无花果的产量提高了近1倍。”潘勋剑说。

  徐志福表示,利用同样的技术,可以实时感知温度,在气温过低的时候自动为作物周边环境加温,农民们也不必操心保温问题了。

  同时关闭数百个大棚

  如果说凌晨灌溉无花果树还是农民们辛苦一番能够办到的话,智慧农业在另外一些情况中提供的帮助就显得更具价值。

  萧山区的一家农业公司拥有200多个葡萄大棚,它们最大的麻烦是南方夏天的阵雨。平时,葡萄大棚顶部的覆膜要卷起来,通风降温;但一下雨就必须马上打开覆膜保护葡萄,葡萄淋雨后极易发生黑痘病、灰霉病等病害。

  雷阵雨来得很急。豆大的雨点砸下来时,公司负责人沈月芳叫上六七个人手忙脚乱地关大棚,全部做完要3个小时,大片的葡萄已被淋湿。看来只能加派更多的人手,最好一人盯一个棚,守着来去无踪的阵雨——这样有效,但成本之高,谁也负担不起。

  徐志福说,智慧农业技术可以使每个大棚都实现“自我管理”。通过装配自动化控制设备,沈月芳现在待在距离种植基地数公里外的家中就能控制大棚覆膜的开闭。阴云密布、雨滴刚往下掉时,沈月芳点击鼠标启动程序,200个大棚可以在5分钟内全部关闭,极大地减少了葡萄的损失。

  就是在这些人们投入极大成本仍然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上,智慧农业展现出其良好的应用远景。

  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

  徐志福说,我省数字农业专家目前致力于降低智慧农业技术相关软硬件的成本,不仅让种植铁皮石斛等名贵经济作物的农户舍得用,更要让那些规模不大、利润不高的合作社也用得起。

  潘勋剑那套智能管控灌溉喷头的软件,就是省农科院赠送给他的。“如果委托网络工程技术公司开发一套这样的软件,要付出几十万元。而这些公司对于农业生产可能并不了解,无法指导喷头在合适的时机灌溉。”潘勋剑说。徐志福希望借此展示数字农业专家在这方面的成果和优势,吸引更多的农户。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农科专家因地制宜,用最经济的办法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在兰溪县一个合作社,徐志福指导农民用连接着传感器的电热丝为番茄、黄瓜等作物的育苗环境保温。这个办法又便宜、又清洁。而过去农民用烧煤球来加热,不仅造成了污染、对人体也很危险,而育苗的成功率又很低,经常要尝试两三次。

  徐志福表示,我省广泛推广智慧农业技术还要解决一些难题。除降低智慧农业系统成本,使之能够惠及更多中小散户外,加强农业生产环境数据和动植物生长动态数据的积累,并构建专家决策模型,也需要长期投入。


浙江日报 人文·好奇 00014 农场用上“电子保姆” 2015-01-29 3773774 2 2015年01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