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责任铸就品牌 担当续写辉煌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侧记

  责任铸就品牌 担当续写辉煌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侧记

  2014年,浙江经历了十年来最凉爽的夏季,相伴的还有十余年来最宽松的用电环境。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致力于特高压及配网建设,有序推进农网改造,多年的努力换来今朝全省电力供需整体平衡。

  与此同时,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积极发挥责任央企的表率作用,拓展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下大力气改善民生,将工作重点向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和经济转型区倾斜,将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特高压入浙扭转十年困局

  在缺电最严重的2003年至2005年,浙江累计少用电90多亿千瓦时,最大电力缺口达600万千瓦,电力等能源短缺对我省当年GDP造成了0.6个百分点的影响。

  杭州正大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正福回忆,那时一周只能“开四停三”甚至“开三停四”,生产计划没法安排,有订单也不敢接。

  持续多年的用电困局,源于浙江一次能源匮乏。

  国网浙江电力“发挥大电网资源配置优势,推动西南水电和西北火电入浙”的战略构想,获得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同。特高压从此与浙江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2011年10月,皖电东送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2012年7月,溪浙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浙江境内的特高压工程进展迅速,用电局面得到改观。

  2014年,浙江电网统调最高用电负荷5773万千瓦,比2013年高310万千瓦。而赶在迎峰度夏紧要关头投运的溪浙特高压工程,为浙江带来了700余万千瓦的电力,加上早前投运的皖电东送工程,浙江全网最高可供电力已经达到6000万千瓦以上,整个夏季浙江供需总体平衡,并有所富余,持续多年的电力瓶颈制约得到根本扭转。

  贯通浙江南北的浙福特高压交流工程于2014年底投运。由宁夏煤电基地直送浙江绍兴的灵州—绍兴特高压直流工程,也已于2014年11月4日正式开工。2016年,浙江电网“两交两直”特高压骨干网架形成后,将为我省增加供电能力近2500万千瓦,基本满足“十三五”期间的电力需求。

  随着特高压工程的建设,浙江电网将有效承接西南水电、西北风电和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大幅降低浙江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880万吨、二氧化硫4.9万吨、烟尘1.5万吨。

  由于特高压的进入,浙江已有的500千伏电网结构也得到了优化调整,网架更加坚强,大大提高了抵御台风、冰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特高压清洁电力将让浙江天更蓝,水更清,发展后劲更足。

智能配网让百姓安居乐业

  越靠近有效负荷中心,供电质量对老百姓的直接影响就越大。让民众用上安全、优质的电,是国网浙江电力一直思考的问题。2014年夏天的一次故障抢修,检验了公司利用智能配网恢复供电的能力。

  7月19日,杭州220千伏庆丰变电站发生故障。杭州供电公司调度员立即通过配电自动化遥控操作快速转供10千伏负荷,55分钟内遥控操作53步使供电全部恢复,完成传统操作模式下需要12小时左右才能完成的工作。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此次故障处理中大大缩减了停电时间和范围,确保了供电快速恢复。

  配电自动化是综合利用计算机、信息通信科技,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与控制的技术。通过信息集成,让配电网“会思考”,在发生故障时自动报警,快速隔离故障并转移负荷。

  国网浙江电力遵循差异化发展思路,分城市中心区域、城市其他区域、城镇及农村等架空线路较多供电区域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

  在城市中心区域,采用配电自动化加“三双”接线模式,使工程区域内供电可靠率高达99.999%。在城市中心区域外,采用具备“遥测、遥信、遥控”功能的智能终端,解决配网盲调问题。在城镇、农村等架空线较多的供电区域,通过安装故障指示器及在线监测终端设备,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并开展主动抢修和主动服务,使故障修复时间同比减少15%。

  近年来,国网浙江电力累计投运自动化配电站所2924座,馈线自动化覆盖线路1482条。目前,三批配电自动化建设试点均已通过验收,浙江全省城市供电可靠率达99.9801%,杭州、宁波等重点城市核心区域的供电可靠性99.99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未来,我省将建成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配电网,满足智能小区、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需求。

电气化确保农网安全可靠

  农村要发展,基础设施是关键。近年来,国网浙江电力把提高农村地区电力服务质量作为着力点,加大农网改造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方便居民生产生活,为“两美浙江”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群山夹一川,盆地涵三江”的金华市农村面积广,山区区间差异大。为改变一些地区因电力设施陈旧制约经济发展的状况,公司投巨资启动新农村电气化工作。6年间,金华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投入资金逾44亿元,建成110千伏及以上变电所120座,35千伏变电所24座,总容量23364.6兆伏安。

  在金华电气化建设中,公司注重规划引领,充分考虑各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特性,因地制宜细化12种典型农村电网供电模式,适度超前制定农村电网总体规划,优化新农村电网结构。同时,深化乡(镇)村(社区)电力服务共建,提高农村供电服务水平。通过改造,金华农村电网居民电压合格率提高到99.3%,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8348%。

  从金华往东北三百公里,2014年9月1日,慈溪横河供电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来到地如其名的大山村,开展秋收保电工作。十年前,这里只能看天吃饭,民谣“大山佬,大山佬,舂担当米缸,对象呒处找”在当地家喻户晓。

  如今,大山村旧貌换新颜。一条大马路南连宁波,北接横河。入夜时分,村里灯火辉煌,线路设施整洁有序。说起这些变化,原村支书戚金潮反复强调:“多亏了电!”2008年开始,慈溪供电公司先后两次对大山村进行农网改造,整改电力设施、实施亮化工程,新建8米单叉路灯100基,新增80千伏安箱变2台。

  借着电力的东风,大山村因地制宜,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建立林业示范园区,创办集体企业,形成了杨梅、茶叶、养殖等特色项目。原先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小村庄成了慈溪市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2014年一年,国网浙江电力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共投资14.38亿元,用于改造6243个农村的农用电力线路,优先解决重要茶叶产区、农业排涝和灌溉、规模种植养殖业的用电需求,构建农村居民表后电力服务体系并完成17个县(市)推广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农用电力线路落后和农村居民表后电力设施维修难等问题。从2013年至2015年,国网浙江电力共投入40亿元,用于农用电力线路改造,涉及台区19099个,新增配变1466台,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目前,我省已在国家电网系统率先实现“村村电气化”。

扶贫攻坚

助力浙江全面小康

  作为全球最大公用事业企业的子公司,一直以来,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大力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早在2008年,省委、省政府发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号召伊始,公司就主动与丽水兰巨、道太两乡结对,累计投入558万元,使两乡的经济面貌得到彻底改观。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公司在结对帮扶时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产业扶贫、行业扶贫、公益扶贫相结合,为当地制定了五年帮扶计划和增收脱贫计划。

  针对兰巨乡丘陵低缓的特点,公司启动“双叶工程”,重点培育茶产业,投入专项资金援建茶叶加工厂,向茶农提供补贴并开展技术培训,帮助龙头企业开展QS认证,扩大金观音茶种植面积,组建茶叶销售网络,确保供销两旺。公司还充分挖掘山区生态农业优势,帮助当地建成了灵芝生产基地、油茶生产基地、食药用菌生产基地以及吊瓜、香榧基地等项目。

  有了坚强的电力保障,当地各项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以兰巨乡炉岙村为例,全村农家乐经营户已发展到23户,村民人均年收入由电力改造前的2960元,提升到12000余元。一位村民风趣地说:“我们这儿过去是砍树致富没脱贫,现在是看树增收奔小康!”

  除了重点帮扶,公司广大员工也在积极投身身边的爱心行动,钱海军志愿者服务队就是其中的代表。服务队39名队员均是慈溪供电公司员工,救急献血、表后维修、扶危济困、爱心助学,数百位当地群众得到了电力职工的及时救助。而钱海军本人更是义务为社区居民提供电力维修15年,服务3000余人次。

  如今,不管是志愿者服务日,还是稀松平常的午后,电力人的点滴善举总能沁人心田。公司被授予浙江省“十大善美企业”荣誉称号,连续7年被评为浙江省“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连续5次荣获浙江省“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责任铸就品牌 担当续写辉煌 2015-01-29 浙江日报2015-01-2900006;浙江日报2015-01-2900010;浙江日报2015-01-2900011;浙江日报2015-01-2900008;浙江日报2015-01-2900013;浙江日报2015-01-2900009 2 2015年01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