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今日衢州

衢江廿里镇生猪整规带来“蝶变”

村中无猪 家园更美

  通讯员 杨帆  杨丹萍  周敬华

  本报讯 走进衢江区廿里镇富里、里珠、塘底村等村,看到了一幅幅美丽家园新景象:昔日的猪场已经拆除,曾经污水横溢的小溪流淌着清澈的活水,不少地方已种上了绿化树木,一幢幢小洋楼坐落其中,空气清新。一个气清山青水长绿的“美丽廿里”正款款走来。

  “蝶变”之美,缘于“五水共治”生猪整规。廿里镇按照“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猪”的思路,制订“先江山江沿江、再信安湖流域、最后全镇所有村”的层层推进,步步缩减的“三步走”生猪养殖整规方案,着力在“拆、减、转”上下功夫,精准发力,快速破题,全镇22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无猪村”。

  生猪整规一开始,镇党委政府就发出倡仪,要求党员干部作表率,带头拆、率先拆。佘塘头村民主任李乌古之前养了30多头母猪,跟其他农户一样,一年的收入主要靠养猪。去年5月,该村被划定为禁养区后,他二话没说,主动拆除自家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用房。“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党员干部不拿自己开刀,蹿得再高、喊得再响都没用。”李乌古这样说。马卜吴村老党员陈卸良低价处理170多头生猪,第一时间拆除了320余平方米猪舍,他说:“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就该带头示范。”针对“小猪难卖”这一共性问题,镇村干部发动经纪人进村收购,帮助农户销售中猪和小猪。

  防止生猪整规反弹,廿里镇着力抓好产业转型,解决退养户就业难题。镇里先后举办3期就业技能培训班,培训人员300多人;组织镇工业功能区的10多家企业开设专场招聘会,优先安排生猪退养户到厂当工人。退养户马某是位残疾人,考虑到他就业有困难,镇里将集镇的临时水果摊位优先出租给他,为他重新创业提供条件。

  同时鼓励退养户参与来料加工和发展放心农业。“生猪价格不稳定,养猪就像赌博,时赚时亏,300多平方米猪舍拆掉后,我就到附近厂里做保安,现在月工资有2000多元,日子过得安稳。”里屋村村民吴文根笑着说。“养猪难赚钱,还是关了好。”村民陈根昌拆了猪圈后,他在2亩多地上种起了蔬菜。“白菜拿到镇上卖,贵的时候10元一公斤,一般也有4元以上,年收入有5万元,收益不比养猪低。”陈根昌乐呵呵地说,其实转型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村民童根林原先一边养猪一边种大棚西瓜,猪场关停后,他干脆一心一意扩大规模种西瓜,由原来的10多亩增加到50多亩。“西瓜上市后非常畅销,在自家门口就销售一空,去年卖瓜收入达20多万元。”童根林喜上眉梢。对那些有养殖意愿的养殖户,镇里投资1500多万元,分别在塘底和彭家建设占地面积40亩和50亩的移栏上山养殖小区,出租给养殖户,基本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生猪整规后,塘底村计划投入几十万元,准备将外新塘好好“装扮”一番,还原“青草池塘处处蛙”的田园风貌,以后的塘底村会更美。


浙江日报 今日衢州 00023 村中无猪 家园更美 2015-01-29 浙江日报2015-01-2900014 2 2015年01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