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浙江和阿克苏百余好人“结对子”共叙浙阿情

感谢你们,浙江人民

  本报杭州1月27日讯

  记者 聂伟霞 廖小清

  今天是传统腊八节,冬日的西子湖畔处处洋溢着暖暖的喜气。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正举行一场心与心的交流。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阿克苏地委行署、浙江省援疆指挥部主办,浙江日报、浙江之声、浙江在线协办的“浙阿情——‘枣’送祝福·感恩好人‘结对子’”主题活动,20位两地的“好人”手牵手,现场共叙浙阿情,唱响了民族大融合的幸福曲。

  “浙江的亲人无私援助我的家乡,我和我的乡亲永远记在心里,这份恩情值得我不远万里来杭州当面感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什吐格曼乡农民艾买尔江·毛拉托合提捧着大红枣,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表达了对浙江人民的感恩之心。

  枣之缘 打开一扇致富门

  拜什吐格曼乡是阿克苏地区一个偏远的乡镇,自然环境差。一直来由于产业单一,群众致富无门。自2010年,浙江与阿克苏对口援建,大量的资金、项目等进驻后,为当地的农民增收致富带来了机遇。

  “我们村虽然自然环境恶劣,但是空气好,阳光足,土壤好,适合种植果蔬,像红枣、苹果等。”艾买尔江·毛拉托合提说,他把目光瞄准了浙江这个大市场。

  2010年,艾买尔江·毛拉托合提把家里25亩地全部种植了红枣,在乡党委的支持和乡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狠抓管理,落实各项技术要求,红枣的亩产值从最初的1200元上升到1800元。有了一定资金积累后,他又筹资200万元,在本村新建一个占地面积约9亩的红枣加工厂,年收入从8万元增长到50万元。

  几年来,艾买尔江·毛拉托合提还带动周边100多户果农迈上了致富路,在全乡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为此,他被评为2014年“最美阿克苏人”。

  “浙江对口援建阿克苏,为当地群众打开了一扇致富的门。没有浙江人民的支持,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艾买尔江·毛拉托合提说,红枣如今在浙江卖出了好价钱。近年来,拜什吐格曼乡党委确定了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农业发展思路,把红枣产业作为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全乡果林面积发展到5万多亩,2万人从事果蔬种植业,其中80%的枣子、苹果销向浙江。

  据了解,阿克苏地区现红枣种植面积达到190万亩,人均拥有将近一亩枣园,是全疆乃至全国红枣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已成为“中国枣园”。红枣已成为阿克苏地区各族群众致富的摇钱树、幸福果。

  枣之情 泥土房变砖瓦房

  “有了浙江人民的支持,我们村原来的土房变砖瓦房;原来村里是泥路,现在建起了水泥路;原来村庄没有路灯,现在晚上和白天一样亮堂。”说起浙江对阿克苏人民的深情厚谊,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托克逊乡巴拉克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买买提·那买提一口气道出了许多的变化。

  巴拉克孜村位于阿克苏东北部山区。2011年,浙江援建阿克苏富民安居工程,出资218万元,为巴拉克孜村建安居房,解决了218户贫困农民住房难。

  多年来,买买提·那买提带领全村1080位村民,大力发展果蔬种植,把葡萄、山核桃作为支柱产业,全村群众一年比一年富裕,2013年人均纯收入高达7493元。

  说到浙江对阿克苏的援助,拜城县康其乡赛布墩村女医生夏忠慧深有感触:“我12岁来到新疆阿克苏,那时候条件很艰苦。如今我是60多岁的老人了,真正看到了阿克苏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与援疆干部的付出分不开。”3年前夏忠慧还住在岌岌可危的土块房里,每逢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墙皮被雨水冲刷得大块往下掉。“年纪大了受不了潮湿,一下雨天,房子湿乎乎的,腿疼很多天好不了。是政府和浙江援疆干部给我们换上了抗震安居房,暖气、自来水等设施齐全,我们住在里面宽敞明亮。房子稳了,人心也稳了。”夏忠慧介绍说。

  截至目前,浙江先后派出援疆干部人才1350人,累计实施完工援疆项目321个,到位援助资金51.8亿元,援疆干部人才数、援疆资金额、实施交钥匙项目数、获项目质量奖杯数均名列全国援疆省市前茅,有力地推动了新疆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枣之亲 民族友谊代代传

  “听说要去浙江‘结对子’见远方的亲人,这几天我激动得睡不着觉,脑子里一直在设想着见到亲人们的各种场景。”乌什县依麻木乡国语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说,“我有许多的话想跟亲人说,许多的感激想表达。”

  2003年,库尔班·尼亚孜出资建起了阿克苏地区民办国语小学,目的是让阿克苏的孩子学好汉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2010年以来,多批浙江援疆干部为学校捐款捐物,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浙江的亲人心系我们边疆的发展,关心下一代的教育让我很感动。为此,我们在全校发起了心怀感恩、努力学习的活动。一定不辜负浙江亲人的期望,教育孩子们热爱伟大祖国、热爱美丽家乡。”库尔班·尼亚孜说。

  在依麻木乡国语小学校园里,有一片核桃林获得了大丰收。“给浙江亲人带来了全校师生培育的核桃果,希望能表达500多名师生共同的谢意”。

  库尔班·尼亚孜拿出了红枣和核桃,献给结对的“浙江好人”黄小荣。接过民族同胞情谊深重的礼物,黄小荣紧紧拥抱着库尔班·尼亚孜。“今后,我在阿克苏也有亲人了。我们将携手践行好人精神,传递更多的正能量。”黄小荣说。

  “滴水之恩,永记在心。阿克苏地区各族群众生活红红火火,同时把红红火火的幸福果送给浙江的亲人、浙江的恩人、浙江的好人,让他们享受来自阿克苏各族群众甜甜蜜蜜的红枣,愿我们民族情谊代代传。”库尔班·尼亚孜说。

  “‘枣’送祝福·感恩好人”主题宣传活动共有60名阿克苏地区“好人”与60名浙江“好人”“结对子”。活动现场,有20名两地好人结对;其余100名两地“好人”将通过书信、电话、网络以及上门走亲等方式互结对子。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感谢你们,浙江人民 2015-01-28 3774194 2 2015年01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