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推”创始人方毅谈互联网创业
“做一个靠谱的‘送水工’”
本报记者 刘乐平
编者按:这是一个全新的创业创新时代!伴随着经济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幕已然拉开。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舞台崛起新生代!我们看到,加速转型升级的浙江,迎来一大批创业创新的新生代。本报今起推出《新常态·新生代》栏目,希望通过聚焦新常态下浙江经济新生代,为你传递浙江经济新脉动,呈现新一代浙商新风貌。
“个推”创始人方毅谈互联网创业
“做一个靠谱的‘送水工’”
本报记者 刘乐平
方毅和夫人张洁一起出现了。
这个时候,签到台前已经挤满了人,酒店的走廊上竖立着十来个易拉宝——上面是关于创业项目的简介。有人抱着公司宣传册四处散发,有人拿着小奖品游说观众掏出手机体验他们的新产品,更多的人三五成群围在一起唇枪舌剑。
“师兄,你来了!”有人眼尖,跑上来打招呼,方毅拍拍来人的肩膀笑笑。这位老兄的一个创业项目刚刚夭折,正在酝酿新的点子,他提出想找时间跟方毅聊聊,却又担心不成熟,因为“还只是一个idea”。
一旁的张洁豪爽地鼓励他,“不要紧的,idea也可以聊啊,说不定就会聊出好的创意呢!”来人连称“谢谢花姐(张洁在创投界的“花名”)!”熟人之间的寒暄,不断有人加入进来,大多是方毅的浙大师弟。
1月15日下午,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边上的一家酒店里,一场创业者的聚会即将举行,方毅是演讲嘉宾之一,头衔是“浙大校友、浙江每日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个推创始人”,他要跟观众分享的是自己创办“个推”的经历和思考。
连续创业者
“‘个推’是做什么的?”方毅拿起记号笔,飞快地在身后的白板上画了一幅又一幅示意图:“个推”是做手机推送服务的,“移动互联网界大家都在挖金矿,我就从旁做一个靠谱的‘送水工’”。
换一种方式可能更好理解:你在新浪微博上看到的私信、评论等提示,PPTV为你实时推送的剧集更新,墨迹天气每天播报的天气预报,去哪儿的航班动态的实时推送,这些都有赖于“个推”提供的推送服务。
在“个推”位于福地创业园二期的一层办公楼里,进门就能看到挂在墙上的屏幕,上面实时显示着与“个推”服务器连接的用户数。1月15日11时10分56秒,有229,906,046位用户的手机连接着“个推”。
“如果你用的是安卓手机,各类APP向你推送的信息90%以上都是依靠‘个推’的技术。”方毅说。如今,“个推”累计接入SDK(软件开发工具包)总用户数已超过30亿,覆盖7亿多独立终端,日均分发消息超过15亿。
“个推”已是方毅的第三个创业项目。这个研究生时代就开始创业的年轻人,在经历了硬件开发商、软件开发商到技术提供商的几度定位之后,“个推”终于横空出世。之前所有的铺垫,仿佛是为了在最好的时间,迎来一个对的产品。
方毅自称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之前的两次创业,成果分别是一款能自动备份手机通讯录的移动电源“备备”, 一个移动通讯应用个信,前者给公司带来千万元级别的销售额,后者最多的时候曾经拥有1500万用户。
总结经验,他认为,失败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与巨头形成直接竞争。二、产品违背趋势。“个推”的诞生就是这种认识的结果:“个推”是顺应移动互联网潮流的,而且“个推”作为开发服务商不会与巨头甚至任何开发者产生竞争关系,而是成为他们需要的“补丁”。
不相信传奇
明显已不算是初创期的“个推”,被高速推向了移动互联网业界和风投的视线中。
目前,“个推”已完成B轮数千万美元融资,软银赛富领投,原A轮投资方悉数跟投。作为公司CEO,记者见到的方毅还是一副校园范儿:背双肩包、穿格子衬衫,拿着公司高管群体中的最低工资,住在离公司步行可达的小房子里。
作为创业伙伴兼老板娘的张洁,她的办公室也只是在大开间的一角,用书架围了一小块空间。“我们很怕被外界视作一个大公司,我们还是一个创业公司!”张洁说。以公司现在的实力完全有能力租一个高大上的办公室,但是比起舒适的办公条件,她更重视创业企业的氛围:自由、开放……
这其实也源于一种危机感:在互联网创业的江湖里,被替代,被颠覆的节奏很快。“我不相信创业有什么传奇,即使有也是暂时的,如果你一直沉浸在“传奇”里,那也很快就会死掉,这样的例子创业界还少吗?”在有人试图恭维“花姐夫”是传奇时,总是会被张洁挡回去。
在这一点上,夫妻俩观点一致。张洁常常跟老公开玩笑,“如今成了创业明星,粉丝那么多,不能太得意洋洋了。”哪怕是接受媒体采访,董事会也有决议:对扩大公司知名度有益的尽量配合,但是不能分心太多,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产品上。“没有好的产品,说得再漂亮也是虚的。”
推送功能的开发其实并没有很高的门槛,普通的APP开发者也能自主开发。那么,“个推”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方毅回答:“个推”已经完全把APP推送功能做到了极致——接入“个推”第三方推送的开发者可以节省 90% 的成本,让APP的耗电量每天可控制在30至40mAh,并且用户在推送上每月平均只会花掉 0.8至1.2M 的流量。
这个行业存在的现实问题是:推送被滥用。这导致推送消息的打开率由原来的40%左右,直线下降到15%。“所以,我们提出要做‘智能推送’,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场景,给合适的人推送合适的内容’。”方毅说。
现在方毅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和大数据公司合作,进行数据挖掘,用大数据挖掘出来的小数据,做精细化运营。
创投界导师
1月15日,简单的午饭后,方毅驾车去赶下午的活动。车上,张洁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咨询做一个外卖咖啡项目的可行性。挂了电话,张洁问方毅,“你觉得这个项目怎么样?”开车的方毅笑了笑,没正面回答,小声嘀咕了句,“创业现在被炒得太热了。”
最新发布的《2014杭州互联网创业热度报告》显示,从2014年的融资数量看,杭州在新一线城市中居首位;从新增公司的数量上看,同样如此。创业10年了,方毅依旧坚持认为,“创业还是少数人做的事情。”
他把创业分成两种。一种是传统做生意的路数,大致上就是先摆摊,慢慢赚点钱,攒到一点程度,租店面,再赚多点钱,再开一个店面……另外一种,一开始就亏,还是亏,继续亏……亏到一定程度就赚钱了,而且是爆发式增长。
互联网创业、科技型创业无疑属于后一种,风险大,收益也大。回望从学生时代开始的10年创业路,方毅愈发相信自己的选择,“虽九死其犹未悔”,创业的欲望也从未减退。去年,方毅和张洁共同发起了“涌泉—华旦基金”,专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创投。
方毅和很多人说过,他相信,人和人之间有奇妙的缘分。2009年,他参加央视举行的创业大赛,他的导师是李彦宏,马云则是一个叫王小帮的年轻人的导师。谁能想到,两年后,百度收购了他的“备备”;而马云带领团队在纽交所敲钟的照片中,那个拎着白布袋的人就是当年的王小帮。
6年过去了,方毅自己也成了很多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的导师。他每年会到母校浙大去进行四到五场创业讲座,也会到本土创业圈子B座12楼进行创业分享访谈。
“我最近讲得太多了,我对自己有个要求,每次讲的内容不能重复,现在把时间交给更年轻的创业者吧!”这天下午, 方毅只用了15分钟结束了自己的发言,他把校园社交APP“11点11分”两个年轻的共同创始人推向了前台——这是他们最近投的一个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