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惠民润心田
本报记者 郭兴华
【代表委员名片】
萧云集 省人大代表、苍南县文化馆副馆长
沈晓红 省人大代表、海盐县委书记
吴建荣 省人大代表、浙江中南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张飞联 省政协委员、浦江县畜牧兽医局原局长
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百姓故事】
“节奏跟牢,动作到位!”温州瓯海区梧田街道明瓯社区文化礼堂里,伴着动听的乐曲声,冯兰英一边跳着舞,一边提醒同伴。退休后,她参加了社区舞蹈队,心情越跳越好。
【为你建言】
文化需求,与百姓幸福感息息相关。如何更好推进文化惠民,让百姓享受更多的“精神福利”?
文化设施广覆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离不开公共文化设施,这是百姓的“精神栖息地”。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设施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初步形成。”萧云集代表认为,公共文化设施的普及,能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在他看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表明政府将在缩减文化服务“城乡差”上走得更远。
张飞联委员笑言自己也是“广场舞大妈”,但常为找场地发愁。她建议,应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构建覆盖城乡、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圈。
“不仅要把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大场馆建到黄金地段,也要把文化礼堂、文化活动点等‘微设施’建到百姓家门口,供人们方便使用。”萧云集代表认为,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坚持公益性、便利性,公共文化设施要正常运转、真正发挥作用。
为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张飞联委员建议,要加快数字文化资源建设,让公共文化服务尽可能多地上网、上手机。
群众参与不可少
“公共文化场所,搭的是台子,唱好大戏还得下功夫。”沈晓红代表认为,文化惠民要突出一个“惠”字,要想方设法让老百姓得到文化实惠。
文化需要活动作为载体,文化场馆决不能唱“空城计”。沈晓红代表期待,更广泛开展各项文化惠民活动,把更多舞台搭到百姓家门口,让各类“文艺达人”来到百姓身边,把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带到百姓周围。“既要有‘接地气’的下里巴人,也要有‘高大上’的阳春白雪。”
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萧云集代表认为,要培养群众文化带头人,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基层专业文化队伍的积极性;要建立更多的群众文化辅导基地,提升群众文化修养水平,让老百姓唱主角;要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加入,积极参与文化惠民活动。
民营文企好风来
因为两撇标志性的大胡子,“玩动漫”的吴建荣代表在业内有个很“萌”的昵称——“大胡子伯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这让他对动漫的未来更有信心。
当初,吴建荣代表把中南动漫产业总部放在杭州,就有充分考虑:江南文化的底蕴,人才资源的富集,生活环境的吸引,政府的重视。如今,他期待有更多利好政策出台、落地。
优秀的民营文化企业,不仅生产更多优秀文化作品,也给国有经营文化单位带来良性竞争。吴建荣代表掌门的企业,从单一电视剧到舞台剧,再到3D立体电影,动画作品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出产的国内首部三维动画片《魔幻仙踪》已推介至全球70多个国家,500集动画片《天眼》也在国内外300多个电视台播放。他始终绷紧一根弦:内容上传播正能量,给孩子们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
常年工作在农村的张飞联委员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期待,还来自它与农业休闲产业的融合作用。“即便是农家乐、渔家乐这样的简单产业,加上了创意文化产业的支撑,就能给游客带来更多的快乐。”
【心愿新语】
冯兰英:文化生活丰富了,幸福感就更多了,日子也过得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