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今日嘉兴

秀洲:巧用农村生活污水

  区委报道组 吴怡之 沈鑫

  通讯员 欧林 黄炼锋

  本报讯 散布千家万户的农村生活污水,是秀洲“五水共治”中难啃的“硬骨头”。如何走出一条适合秀洲的治理路径?因地制宜就近消纳实现零排放,是去年以来秀洲区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创新思路。通过中水回用、进入喷水织机处理站、工业污水管网、城镇污水管网等多种方式,向现有资源借力,正重塑秀洲水乡韵致。

  去年,宇四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成了试点。经区治水、环保以及王江泾镇政府的协商,决定铺设回用水管,将该处理站出水供应给北侧王江泾镇工业功能区的印染企业进行回用。有用水意愿的金宇达、锦丰、星梦缘3家染整企业,承担了回用水管道铺设费用和今后该处理站的日常运行费用。

  金宇达负责人算了笔账,企业目前用水取自河道,需要交水资源使用费,现在免费使用回用水,则省去了这笔费用。若每天使用300吨的回用水,扣除承担的处理站运行成本,每年将为企业创造近100万元的利润。目前,宇四浜每天约800吨的出水全部回用到印染企业,在零排放同时实现了“环境减排、政府减负、企业增效”。

  借助喷水织机处理站这一独特资源,秀洲又探索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则是秀洲探索的另一途径。在金鱼桥村、虹南村等地,采用将生活污水直接接入途经的工业污水管网方式,实现了零排放。这一方式节省成本、一劳永逸。


浙江日报 今日嘉兴 00017 秀洲:巧用农村生活污水 2015-01-21 浙江日报2015-01-2100012 2 2015年01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