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频频“敲打”日本为哪般
刘卫东
美国国会一份报告最近指出,安倍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对美日同盟关系造成损害。日本共同社15日援引该报告内容报道,日本战败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来临之际,“一直困扰日本与邻国关系的历史问题将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国际社会“将密切注视安倍会怎么做”。
更早一些,1月5日,日本首相安倍在记者会上表示将在今年8月15日发表新的首相谈话,总体上继承包括“村山谈话”在内的日本历届内阁对于历史认识的立场,但没有明示是否会矫正其曾引起巨大争议的一些说法,也没有承诺不再参拜靖国神社。同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萨基在记者会上对此回应道,美方希望安倍能继承“村山谈话”和前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就慰安妇问题发表的“河野谈话”,与邻国友好对话,消除围绕历史问题的担忧。
作为日本的最大盟友,美国缘何对日本与邻国关系的历史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纵观历史,美国对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一贯原则是不作明确定性,只要求日本与周边国家通过协商解决争端。2007年安倍担任首相时,美国国会首次就慰安妇问题对日本政府提出严厉批评,要求其向慰安妇做出官方道歉并进行赔偿。但当时布什政府拒绝对此作出评论。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本加压,希拉里曾阻止助手使用“慰安妇”的称谓而要求其改称为“性奴”;2013年底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美国国务院和驻日使馆均罕见公开对此表示“失望”;美国国务院还评论桥下彻否认慰安妇和南京大屠杀的言论“无耻且令人愤怒”。由于美国一再强调美日同盟是其亚洲安全战略的基石,一直在向日本提供尖端武器,在钓鱼岛争端中的立场也逐步倾向于日本,所以其在历史问题上的“反常”表现有些让人一头雾水:美国对于安倍政府篡改历史解释的批评,究竟是发自真心还是做给人看的?
实际上这两种因素都存在。首先从现实中看,美国一直将推广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视为自己的天赋使命,一旦涉及到与自身价值观相悖的人权问题,美国就无法压抑自己的道义冲动,即使对盟友也不能例外。慰安妇问题在美国被视为事关公平正义的问题,而安倍去甲级战犯灵位前参拜,美国议员们认为这是混淆黑白、善恶不分,他们是真的很生气。从行政部门的角度来看,当华盛顿正重新评估其亚洲政策时,美国好像把日本的合作和追随看成是理所当然、无需担心的,尤其在亚太再平衡的背景下,美国认为面临类似外部挑战时盟友日本理应在认识和行动上都与自己保持一致。然而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不断挑衅,不仅可能打破美国维持亚太稳定的基本构想,导致其面临被卷入于己无关的风险,而且安倍的修正主义动向总有一天会修正到美国头上,毕竟奠定战后秩序、主持东京审判、制定和平宪法的正是美国自身,所以该出手时就要出手。
其次,做给人看也是必须的。因为历史认识争端不是美日之间的主要问题,历届日本政府否定史实涉及到的对象主要是其邻国而非美国;更由于日本的战略价值不会因其在历史问题上的反复无常而受到明显削弱,尤其是日本否定历史认识,可以增强中日之间的相互牵制,留给美国渔人之利,所以自然事不关己要高高挂起。但美国以世界正义的化身自居,对违背良知的言论始终保持沉默会损害自身的国际形象,削弱软实力,也可能令日本更为嚣张。所以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表态,除了暗示日本要淡定,也能给世界一个交代。
进一步的考察发现,美国表态的力度基本随动于其对历史问题干扰美国亚洲战略程度的判断,而与历史争端本身的激烈程度没有必然联系。显而易见,美国政府对日纵容或是批评,都缘于其对自身在历史议题上的利益判断。日本过分美国就敲打,日本收敛美国就沉默。所以不能期待美国始终“主持”正义,但也不必对美国的控制能力过于悲观。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