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 建设科技新城
杭州高新区(滨江):
领跑信息经济 力推“三次创业”
文 余小平 宋桔丽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 建设科技新城
杭州高新区(滨江):
领跑信息经济 力推“三次创业”
文 余小平 宋桔丽
在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的时候,作为全省高新技术和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信息经济的“领跑者”,杭州高新区(滨江)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区信息经济总收入1300亿元,增长36%,信息经济比重已占工业总产值的七成,构建了涵盖关键控制芯片到大数据的全产业链体系;全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再列首位。
在这里,一个企业就是一座大楼,一年上缴税收可达十几亿元;7000余家科技企业、1300余家软件企业、200多家重点信息经济企业,如繁星密布,共同形成了一个共生共荣、融合互补的产业集群。
这一年,高新区(滨江)在全国高新区中综合排名进位到第五,创新能力位居第四,稳固了在第一方阵的地位。
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亿元,同比增长11%;省儿保滨江院区全面运行、区文化中心顺利结顶,一批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实施,产城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让辖区居民共建共享创新发展的成果……
这一年,全区以高新产业为主的经济特色进一步显现,创新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进一步确立,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形态进一步丰满,宜住宜业的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
2015年,高新区(滨江)目标更坚定——“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该区提出,继上世纪90年代的初创期和本世纪初的两区管理体制调整期后,全区上下要趁势而上,投身“三次创业”的大潮之中,致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建设科技新城“三大任务”,致力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全省争先进位、在国家高新区中始终走在前列,努力成为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强大引擎。
展望未来,高新区(滨江)到2017年力争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000亿元,2020年力争实现信息经济产业规模5000亿元,形成2~3个规模超10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2017年力争实现GDP突破千亿元,到2020年财政总收入在2014年基础上力争实现翻番,在全省县(市、区)综合排名中继续领先。
七大工程
绘就“三次创业”路线图
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点,杭州高新区(滨江)坚持产业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民生优先四大战略不动摇,谋划实施七大工程,绘就“三次创业”的具体路线图。
○实施创新聚变工程,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建立全球创新高端链接,努力在诸多领域体现国家级高新区水平;始终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支持企业不断创造一个个美丽的创新故事;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高新区(滨江)将通过创新聚变,占据发展的制高点。
○实施企业培育工程,进一步提升主导产业引领能力。
高新区(滨江)需要像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网易这样的大象,也要更多关注大众创业的“群蚁”,发挥“群蚁效应”。
培育一批类阿里巴巴、类海康威视的领军企业,成了企业培育的重中之重。引进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快速成长的瞪羚企业,孵化一批初创型的潜力企业……通过三个“一批”,打造产业发展梯队。
○实施创业生态工程,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孵化能力。
进一步优化完善新一轮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政府要甘于做孵化器,善于做孵化器,大力发展包括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论证、创新孵化等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从资本、人才、技术、信息、市场等各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支撑,助力创业成功。
○实施城市国际化工程,进一步提升功能承载能力。
深化国际合作网络,优化合作机制,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产业带动城市国际化。加快建设适应外籍人士、海归人员和高层次人才交流、创业、就业、就医、就学的国际化生活社区,营造国际化的生活创业环境,吸引一流的国际化人才,以环境的国际化带动产业现代化。
○实施法治滨江工程,进一步提升现代社会治理能力。
以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引领社会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清正廉洁的政务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加大民生领域的持续投入,努力在就业、医疗、教育、养老、文化、体育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实施美丽滨江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保障能力。
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大力实施整村拆迁、成片拆迁和强势拆违。继续推进“五水共治”,力争2015年全面实现河道综保工程建设,形成河网畅通、水清岸绿的良好水系。
大力新建和改造城区道路、景观公园和公共休闲(健身)场所,大力实施交通整治和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城区。
○实施优势再造工程,进一步提升深化改革驾驭能力。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热情的“乘法”。
举例来说,政府要甘于做LP(有限合伙人)、敢于做LP,摈弃“国有资金一投资就要派董事长总经理”的传统观念,破除企业对政府投资“既想要又怕要”的尴尬局面,要努力“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专业事让专业人做”。
精准发力
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高新区(滨江)“三次创业”的全面开启之年。该区将紧扣“三次创业”主线,主动适应新常态新要求,精准发力,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产业引领,围绕增强信息经济规模精准发力。
新的一年,该区将坚持云、管、端一体化发展,重点支持集成电路设计、大型软件系统研发、高端计算机研制等12个产业细分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支持企业联合组建工程公司和总包公司;形成滨江设计、滨江制造、滨江建设、滨江运维的一体化模式,努力成为杭州智慧经济应用的先行区;以智慧经济为依托,带动新能源、文化创意、生物医疗健康、体育经济等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围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精准发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2015年,高新区(滨江)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R&D占GDP比重保持在14%左右。引导组建区智慧产业发展联盟,重点支持智慧安防、工厂物联、智慧医疗健康等领域形成规模化的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推进金融服务创新,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加快金融信息服务公共平台(路演中心)建设,做好各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交流合作服务。
此外,加快孵化器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做大国家、省级孵化器,做强海创基地,做优电子商务专业园区、天和生物医药专业园区。
○坚持招商安商,围绕壮大主导产业能级精准发力。
今年,该区积极推进“大项目带动”和“产业链招商”,主攻世界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深入开展浙商回归工程,深化拓展与阿里巴巴、华三、华为、海康威视、网易等重点领军企业战略合作。
进一步筛选瞪羚企业,精选成长型骨干企业30家作为重点加以培育,力推重点企业爆发式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坚持产城融合,围绕完善城市建设管理精准发力。
深入持久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无违建区”创建。通过拆迁拆违,拆出产业发展新空间,拆出科技新城新环境,拆出安居乐业新天地。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地铁滨江段、西兴互通立交、江晖路过江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物联网产业园、智慧新天地、互联网经济示范区(北塘河畔)等平台建设。
○坚持人才强区,围绕服务高层次人才队伍精准发力。
高新区(滨江)正积极打造人才特区——全年计划引进人才1万人,其中海归人员300人,海归创业项目100个。
为此,加快建设人才保障房和租赁房,加快优质教育布局,加快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和功能配套,加快打造更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
○坚持环境先立,围绕优化创新创业体制机制精准发力。
今年,将深入推进滨江改革创新11个具体项目的全面实施,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积极实施产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和服务全流程再造。
此外,积极依托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物联网产业园、互联网经济示范区(北塘河畔)、智慧新天地等平台载体,抓紧谋划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工作。
○坚持民生优先,围绕健全民生事业功能配套精准发力。
今年,该区将开办10所学校(幼儿园),新建扩建学校6所,建成智慧社区示范点6个。
加快动漫博物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区文化中心、奥体博览城体育馆和网球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宝龙、龙湖、星光大道综合体和浙江之门建设。
○坚持固本强基,围绕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精准发力。
推进“三次创业”,领导班子、干部队伍是关键。“学高新、懂高新、兴高新”要成为滨江干部队伍建设的特有品牌。同时,党员干部要主动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克难攻坚解决好发展中的难点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