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理事会共建、志愿者服务——
北仑工业社区治理有“三宝”
记者 谢晔 应磊
区委报道组 金旭孟
本报讯 10名社工、一年45万元经费,却能把有几百家企业、八九万人口的社区大事小情处理妥帖,宁波北仑大港社区的经验曾被称为“小马拉大车”的奇迹。如今,这一基层社会治理的奇迹正在北仑成为常态。随着戚家山街道化工社区、大碶街道横杨社区、春晓镇洋沙山社区等一批新型工业社区多点开花,北仑为破解“后开发区时代”的工业社区社会治理难题闯出了一条阳关道。
新型工业社区与传统社区治理区别显而易见,服务对象不仅变成了外来的企业员工,还增加了企业本身;服务内容不仅要管人的生活,还涵盖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
大港社区聚集370多家企业、9万余名职工。“要让这些企业把社区当作‘娘家’,遇到事情可以有商有量。”这是大港社区党委书记朱红明确立的工作目标。但是,企业对“无中生有”的社区压根就没概念,社工要走进企业谈何容易?为解决“进门难”,大港社区把所有企业摸了个遍,解决了大小近百件难事烦事:厂门口地砖碎了,路灯坏了甚至狗上链、撒鼠药之类的琐事,社区都能妥妥帖帖予以解决。
企业的生产经营往往牵涉到政府部门,这个时候社区又要扮演桥梁的角色。“企业有项目要申报或者审批,遇到对象不清的时候,我们就引导企业接洽相关部门,这样企业就可以集中精力谋发展。”戚家山街道化工社区党委书记李明说,“这就是‘工业社区’的独到门道。”
“小马”之所以拉得动“大车”,关键是依靠三大法宝:党建引领、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基层民主自治。
“社区规范化治理,离不开党建引领。”北仑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陆坚说。大港社区的前身就是流动党员之家。工业社区范围内的企业、行政村的党组织,不论行政级别高低,一律纳入社区党委。区域化党建的完善,为“小马”注入了一颗强劲澎湃的心脏。
在党组织引领下,北仑的新型工业社区都注册成立共建理事会,辖区内的企业家、村干部、职工代表被吸纳为理事或者会员,人人都成为管理员。每个工业社区的理事会都有专用的议事厅。公交站点设在哪家企业门口最公平?职工辞职带来劳资纠纷怎么办?乱丢垃圾的不文明现象频发怎么根绝?……这些棘手的问题经过理事会讨论,问题往往迎刃而解。
工业社区朝气蓬勃的人口结构,为志愿者行动注入了不竭活力。小到公共娱乐活动室值班,大到相亲求职,社区公共事务被志愿者们包揽,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住有1000多名集卡车司机的霞浦物流社区成立“集卡司机之家”。组织一成立,就开设“集卡红色加油站”党员之家、“粉色乐园”妇女之家、“蓝色梦想”小候鸟假日学校、“绿色希望”司机课堂等平台。如今,仅大港一个社区就有4000多名注册志愿者,成立33个诸如“发展大港”企业联合会、志愿者服务站等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