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治超”
重在长效
沈吟
近日,中组部通报了专项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情况:全国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目前,全国超职数配备的4万余名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中,已消化15800多名,完成近40%。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乱设机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现象屡见不鲜。超编超配的危害有目共睹:不仅造成党政机关冗员、增加了行政成本,而且助长了一些人好逸恶劳的消极风气,导致机关效能低下,背离服务型机关建设的导向,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此次中组部的整治力度空前,彰显了中央整治超配问题的决心。
干部超配之所以成为顽疾,根源仍离不开“官本位”思想。有些地方关系户太多,干部子女、官员亲属和其他种种社会关系要安排,职数不够只能超编超配;有些地方,喜欢搞“排排坐分果果”,“派送”职位让大家一起“进步”;有些地方领导则“善”做人情,把“官帽子”当作奖励……长此以往,恐怕再多的官位也不够分。
哪一级别的部门应该配备多少名领导、多少位科员,国家对此都有政策规定,而每个岗位各有各的职能职责。在这种情况下,干部越来越多,人浮于事,互相扯皮,工作效率可想而知,服务群众自然也要打折扣。
事实上,对超配超编的问题,中央已不是第一次“亮剑”。而整治超配超编,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笔者认为,科学的机关“瘦身”之法,应该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奖能罚的常态调整机制,完善公务员退出机制,让有能力者居其位。此外,应依法治编,强化法规的实际执行效果,建立长效治理机制,防止超编超配现象反弹,如此才能让机关“消肿”,转变作风,百姓满意。